贾平凹谈陕西文学的特色与国际传播

2016-08-10 15:45:1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专栏】贾平凹谈陕西文学的特色与国际传播

  “特设论坛“对话:陕西文学的特色与国际传播”现场。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卡):“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值得被翻译出来?外国读者喜欢读的是什么样的作品?翻译的标准是什么?陕西文学为什么被翻译得少,有些作品是什么原因被忽视了?”6月17日下午,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在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之特设论坛“对话:陕西文学的特色与国际传播”中,提出了这四个问题,并且围绕陕西文学的特色与国际传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陕西文学翻译现状:守株待兔式的被动

  贾平凹说,陕西处于中国的外省,边缘省,不是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一方面,陕西文学的特色和他的风貌,使他在国际传播方面存在许多不畅通和困难,联系面特别窄、交流的机会少、沟通缺乏。相对北京上海广东南京等地,明显不活跃。再一个,陕西作家缺乏机会,和汉学家、翻译家见面交流沟通。再加上许多陕西作家太保守,不善于推荐自己,各个方面就受到影响,只能是守株待兔式的被动。

  陕西文学特色:乡土文学成就相当高

  贾平凹说,陕西文学的特色是什么?陕西文学绝大部分是写乡土题材,乡土文学的水平可以说是相当高。而且陕西文学之所以能被中国文坛认定,也就是因为乡土文学水平高。

  而陕西文学之所以很有特色,陕西的乡土文学一方面写得比较扎实,比较厚重,而且比较独特。这个和别的省份的乡土文学还是有区别的。这得益于这块土地的历史悠久,文化传统的积淀深刻,民情民俗丰富,而且所使用的语言多有方言。陕西方言都是中国古文言文遗落在民间逐步演变成口语的。好多人说陕西作家的方言比较难懂。实际上,只要稍微了解古汉语、文言文,那些方言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特点,使得他最容易表现中国传统,而且最容易站在陕西的点来观察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这基本就是优势。陕西文学的许多作品要么擅长于现实生活的表现,要么就是家族史。从陕西的作品,最能读出中国的问题。但是相比其他省市的作品,现代气息比较弱。在流行普通话的今天,外界人士,不会像陕西人读的那么有滋有味,因为他对这个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语言缺乏熟悉。

   【专栏】贾平凹谈陕西文学的特色与国际传播

  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

  翻译文学作品建议:把最能代表中国文学水准的文学作品及时地准确地大量地翻译出去

  贾平凹说,我个人被翻译作品占所有作品的十分之三左右。自己虽然写的文学故事,作品中经常会牵扯到中国历史,儒释道,民俗,陕西方言等等。翻译时少不了出现一些译者难于理解和理解了又难得翻译出味道来的情况。有好多是写到现实生活,必然牵扯到经常变化的情况,有些词儿,自己讲不清,翻译也讲不清。翻译一部作品,翻译家不停地提问题,你不停地给他回答,互相交流很多。有时候觉得特别有意思。也慢慢体会到,作品会为什么出现这种问题,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情况,贾平凹谈了三点感受。

  第一点,长期以来,外国想了解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形态,想了解老百姓到底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曾经有外国的大哲学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秘史,就是精神史,就是心灵史。所以,中国文学被许多外国关注,这是必然的。要翻译中国文学,既要看到中国文学中,中国的政治形态和人民的生存形态,更要看到在这种形态下的,中国文学的艺术形态。可能中国文学的艺术成就现在还不怎么高,提供给世界文学的价值不是那么大,但中国文学毕竟有他微妙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形态。

  第二点,要把中国文学翻译出去,就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学中东方的味道和中国的味道。如果对中国当代文学有全盘的整体的观察和考量,也就能准确知道哪些作品是值得翻译的,哪些作品暂时不值得翻译。哪些作品应该早翻译,哪些作品应该放在后边翻译。哪些作品可以重点翻译,哪些作品可以一般性地翻译。这样才能把中国最好的文学作品,最能代表中国文学水准的文学作品,及时地、准确地、大量地翻译出去。

  再一个,陕西文学有一点就是关于民情风俗和方言用语的问题。可以说,只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稍加了解,只要能大致了解文言文,对陕西文学中所谓的民俗描写就不难理解,对所谓的方言就不难理解。那些方言,口语翻译出去特别难,书面翻译时,一看到字形,就知道对应的口语是什么意思。

  为此,贾平凹特意举了一个方言的例子。他说,一般成年人用普通话会讲,你把孩子抱好。但是在我们那个地方,叫把孩子携上。你一听,肯定听不懂。但是写出来,携带的携。这是口语里边的,好多都是这样的。

  另外,他说,不要有狭隘的地方主义。看待陕西文学,不必太强调陕西、不要太强调区域。

  贾平凹说,我作为陕西作家,欢迎大家多多推荐陕西文学,多创造一些陕西作家和外国翻译家交流沟通的机会,使得陕西文学特色也能成为翻译的特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