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校园贷”暗藏隐患 极端事件频发

2016-09-08 17:01:50|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正值开学季,有关“校园贷”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校园贷”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的贷款平台,目前已经融入了大部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仅凭学生证、身份证及部分个人信息,没有担保也能贷款的“校园贷”,却因其门槛低、利率高、暴力催债等原因频频出现极端事件,而今年上半年的“跳楼”和“裸条”两起事件,更是将这个行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让公众对“校园贷”充满了质疑。

  那么,目前“校园贷”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学生们用“校园贷”都干了什么?为什么“校园贷”让大学生频繁陷入风险事件?如何理性看待这一新兴的金融现象?对此,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蜂拥而至的“校园贷”

  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大多年满18岁,从法律上看,他们已经是可以为自己的行为独立负责的年纪,但在家庭和社会来看,他们依然是孩子。

  王明(化名)是西安某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热衷于电子产品。今年4月份,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某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1万元。为了迎接新的学期,王明前几日给自己换了新的手机和电脑,“没经济来源又不好意思管家长要,只好通过校园贷贷款。这学期每个月家里给的1500元生活费基本上都得还这个贷款。”王明告诉记者,这两天他已经开始找兼职了,不然以后每个月吃饭都是问题。

  在随机采访中,大学校园里的很多学生都表示他们听过别人推荐“校园贷”,而且其中不少人就使用过,“基本上男生都借钱买电子产品玩游戏了,女生就会买化妆品、首饰和衣服。大家也都是听别人介绍,一传十十传百,缺钱花时就会考虑到这个了。”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

  据了解,目前互联网金融中的“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现改名趣店)、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一种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还有一种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贷款业务为何盯上了大学生?“大学生消费娱乐的需求旺盛、信用消费理念强烈,更易接受新事物,这些都是‘校园贷’平台盯上高校市场的原因。”在西安从事金融业20多年的徐志厚向记者透露,在银行业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后,互联网金融行业便“顺势而为”瞄上大学生这一群体,2013年,首个大学生分期消费进入公众视野;2014年,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校园贷”应运而生,纷纷“侵占”高校市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超前的消费方式逐渐在大学生中流行开来,而这背后却隐藏着危机,甚至时有悲剧发生。

  暗藏隐患 极端事件频发

  今年3月9日,河南21岁大学生因无力偿还近60万元欠款而跳楼自杀的消息,将“校园贷”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经学校统计,自2015年暑假起,郑某共借用、冒用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人人分期”、“趣分期”、“优分期”等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分别分期购买高档手机用于变现;在“爱学贷”、“闪银”、“诺诺磅客”等小额贷款平台申请小额贷款。为了填补贷款窟窿,不知不觉中走上了“连环贷”的道路。共计贷款58.95万元。此前,郑某因还贷压力,曾先后4次自杀未遂,最后一次从青岛市一宾馆8楼跳下死亡。

  这起由“校园贷”引发的事件一时引起社会关注,但并未引起大学生群体的警醒,类似的事件一再发生。今年6月,“女大学生裸条借贷事件”发生,引起震动。在这起事件中,某女大学生由于缺乏开网店的启动资金,开始接触相关网络借贷。为了能借到更多钱,她同意“裸条”借贷(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在短短4个月间,其共向15人先后借款12万余元,最后债务滚到25万余元,其裸照被扣在3个债主手中。在逾期无法偿还债务后,债主开始以公布“裸条”的名义对该女生提出不当条件。

  “目前的校园借贷行业属于‘三无’状态,也就是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据徐志厚透露,目前“校园贷”发展势头正盛,行业内各平台良莠不齐,一些网贷公司为拓展业务,风险把控不严,贷款审核更是形同虚设,致使如郑某一样的普通学生能贷款几十万,最终却陷入无法偿还的绝境。“好多‘校园贷’只需要学生证、身份证、联系方式就能贷款,你说这里面会有多少风险?”此外,部分网贷平台甚至恶意放贷,编织出“服务费”、“逾期费”、“催收费”等等陷阱,通过各种方式催收本金利息,谋取暴利,以至于很多学生陷入网贷泥沼。对于没有稳定收入、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超前消费看似美好,但无力偿还时,要么是让父母承担,要么是羞于向父母、亲友提及,酿成惨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