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城打造数字文创基地 用数字科技复活秦汉历史

2017-01-03 16:17:39|来源:人民网|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目标,是建设全国最具西部特色的秦汉文化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的重要支点,进而辐射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参与世界数字产业分工”

  位于陕西关中渭河北岸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大秦帝国都城遗址群和9座西汉帝陵坐落在此。

  “弘扬秦汉历史文化,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是我们的重大使命。建设‘文化之城’,就是要把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新城的发展优势、产业优势”,秦汉新城管委会主任杨占文说,秦汉新城选择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开展突破。2014年12月秦汉新城与中国惠普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双方共同建设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目前,基地已全面开始建设。

  用先进科技挖掘文化资源

  西咸新区作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其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决定了产城一体的发展方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走新兴高端产业之路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秦汉新城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以数字文化高端产业为突破,就是要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未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未来文化产品消费集中于移动终端、向数字化转变是大势所趋”,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总经理潘剑平如此研判。

  据介绍,该产业基地由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将采用全球领先的数字化科技手段对秦汉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开发并传播。以秦汉新城历史文化背景和资源为依托,结合惠普公司在数字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建设世界一流、亚洲领先的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和新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基地还将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数字技术为核心支撑,构建文化内容开发、文创产品创意和生产、文化传媒、文化交流和文化服务等新业态的数字文化产业基地。

  让沉睡地下的文物活起来

  不仅要让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还要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的证物唤醒当代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秦汉新城致力于秦汉历史文化资源平台和数字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长陵、咸阳博物院数字博物馆,相关数字产品已经陆续投入运营。

  在汉阳陵博物馆,游客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激活”陶俑,开口讲述前世今生。还有立体卡通人物墨家机关兽“玎珰”带游客了解陵墓构造、文物分布和发掘过程等,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完成一次古墓探险之旅。数字技术让游客生动鲜活地了解历史文化,感受全新体验。

  潘剑平介绍,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秦汉新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数字化,有利于文化遗存的发掘、研究、传播、保存、传承和开发利用,还能带动相关手工艺、演出、纪念品等产业的繁荣。

  通过创作和优化遗址背后的历史故事,“秦汉数字文化博物馆”积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传播力的核心价值,以精美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将秦汉文化生动再现。

  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

  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规划用地219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分4期开发。

  正在建设的一期项目包括线上秦汉渲染云平台建设和线下兰池大厦建设两部分。项目一期将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核心,实现云平台支撑、企业孵化、培训、展示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构建秦汉历史文化资源云平台,实现历史文化遗存数字化开发一体资源库,打造历史文化数字化开发标杆。

  今年3月,渲染云平台正式上线,提供包括渲染、转码、媒体资产库、虚拟工作室、云计费以及虚拟招商和互动展示等数字媒体服务。

  目前,基地的互动展示中心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历史文化资源云平台、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语言翻译大数据及智慧旅游云平台等项目正有序开展。预计通过3至5年的建设,基地将聚集一大批文化创意、传媒影视、数字创作企业,形成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高端人才就业2万人,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数字文化、媒体产业孵化和传播基地。

  基地建成后,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吸引集聚影视、动漫、游戏、短视频、文化文物衍生产品、智慧旅游等企业,提供数字渲染、人才实训、展示交易、金融、语言翻译等服务。同时,通过促成传媒、娱乐、旅游等文化产业一体化集群,打造具有秦汉特色的数字文化创意全产业链。

  杨占文表示,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目标,是建设全国最具西部特色的秦汉文化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的重要支点,进而辐射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参与世界数字产业分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