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文物工作TOP10揭晓

2017-01-22 17:16:4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2016年度陕西文物工作十件大事于2017年1月22日揭晓。“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文物创新保护、石峁遗址考古、重修文物志等关键词纷纷上榜。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1、陕西考古走向中亚,考古队员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

  陕西考古机构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中亚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古丝绸之路中亚贸易腹地撒马尔罕市西南20公里西天山北麓萨扎干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批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和墓葬,为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文化遗存、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在乌东南部的分布状况提供依据,在国际游牧考古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补该领域研究学术空白,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产生良好国际影响。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访乌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专门会见陕西在乌考古和文保工作人员,对积极与乌开展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工作和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习主席在当地媒体撰文指出:“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2、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4月12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就文物工作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推动陕西各级政府、文物部门强化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职责的重要措施,也是努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切实加强全省文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内容丰富、职责明确、特色鲜明、任务清晰、操作性强,符合新的发展理念和陕西实际,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契机,是陕西文物部门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抓手;《意见》对进一步加强陕西文物工作、争取全社会支持和关心文物事业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3、陕西公布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规划,属全国首创

  陕西在全国率先组织编制全省1046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历时一年半时间全面完成并公布实施。《保护管理规划》明确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构成、保存现状、保护区划、管理措施和要求等基本要素,在全国首次实现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工作全覆盖,对文物保护单位日常保护管理、明确今后工作重点和方向具有全国性的创新意义;此举是提升全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水平的需要和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将有效改变文物保护工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面前较为被动的局面,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依据。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4、石峁遗址考古项目荣获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考古发掘质量全国领先

  田野考古奖是我国考古界最高考古发掘质量奖,目的是奖励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参选项目具有重要考古价值、发掘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对出土文物和重要遗迹有阶段性研究成果,一般每两年评选一次。由于特殊原因,2011~2015年以来的田野考古奖集中在2016年评选,位于神木县的石峁遗址荣获“中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5年来的考古成果表明,石峁遗址建城于4300年前,是黄土高原一座早期国家都城,其多项考古发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并开创中国文化标志的先河,是建立国家文化自信和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有力支撑;一些出土遗物是中西方早期深层次多方位交流的重要证据,有学者提出与人文始祖黄帝部族有关,可见其所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石峁遗址考古工作坚持专业研究与大众解读同步、精细发掘与社会推广齐进原则,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必将该遗址的研究和解读推向深入并成为我国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5、安康博物馆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奖”,市级博物馆建设取得新突破

  经过逐级申报和层层筛选,由陕西申报的安康博物馆“秦巴明珠——安康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第十三届(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陕西连续九届获得该奖,也是陕西市级博物馆首次获此殊荣,标志陕西博物馆陈列展示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和着力加强市县级博物馆建设、提升展陈水平取得明显成就,必将对今后全省市县级博物馆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和推动作用。该陈列以“秦巴明珠”为主题,以安康的重要资源、历史、成就和规划为主线,由自然资源展、古代文明展、建设成就规划展三部分组成,采取“串珠”方式和“人文为本、特色为魂”原则勾勒出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该馆展厅面积3600平方米,文物和标本600余件(组)。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6、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出版,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文物志书

  2009年,陕西文物部门启动《陕西省志·文物志》(重修)编纂工作,对上千万字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研究和大量文物遗存点实地踏勘,编撰工作至2015年底历时7年完成初稿并通过省地方志编委会终审、2016年底交付出版。该志分上、中、下3册共4编34章360万字,采用图版3600余幅、文物条目5900余则,大体囊括全陕重要文物古迹遗存,其容量之庞大使该志成为陕西第二轮修志中卷帙最大和有史以来记录陕西文物遗存最为系统完备的志书。该志出版集中展现陕西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反映陕西近百年来文物、考古和博物馆事业探索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凝聚几代文物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巨大贡献,有助于存史资政并为读者、研究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讯,对提升陕西文物事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7、陕西成立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属全国首家

  省文物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教工委和省教育厅成立全国首家由大中小学与博物馆组成的“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联合团省委成立全国首家“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两个团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联盟”有会员单位101家,全年有65家博物馆与613所大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子活动,策划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教育案例135个、开展活动1000多场次,组织陕西大学生优秀文化进校园展演活动,举办2016年博物馆教育教师培训班,向全省8122所中小学10.2万个班级赠送《陕西历史文化遗产读本》28.4万册 。“联合会”有文博成员单位114家、发展志愿者10000多名,全年开展各类活动800余场次,举办志愿者管理培训班、首届高校博物馆志愿者讲解赛等活动;陕历博志愿者服务工作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8、整合全省资源建立馆藏壁画保护修复研究基地,被列入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整合全省壁画资源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立“陕西馆藏壁画保护修复研究基地”,将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文保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通过项目带动战略提升科研水平,引领国内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水平,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开放式文物保护交流平台;创造性地将纳米新材料与馆藏壁画保护有机结合,形成交叉学科与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对古代壁画科学保护具有重大科学和现实意义。省文物局推荐陕历博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申报“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科研基地”被批准为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目前陕西有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5个(国家文物局4个、科技部1个),设立了延安、咸阳、山东青州、新疆等科研基地工作站,这些科研基地和工作站对陕西乃至全国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9、陕西组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属全国首创

  2016年11月,省文物局召开“陕西省文物系统科技保护工作会议”,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8所高校签署《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合作协议书》,组建“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此举开创全国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与诸多高校联盟合作的先河,搭建创新联盟平台成为国内省级文物行业首个超大型科研合作平台。“联盟”各方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科研人才进行合作攻关,合力解决陕西文物科技保护中的重大难题,整体提升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实力。

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10、陕西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率先发起成立国际博物馆合作联盟

  在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省文物局承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1个国家和国内5个省区的180名代表出席。本次论坛包括一个主论坛、四个分论坛和一场活动。论坛期间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10个国家签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交流、文物考古等合作协议11项。在全国率先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交流合作友好联盟并发表《西安宣言》;同期举办以“共建新平台、共促新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创意产品交流活动,国内外28家博物馆展示了400余件优秀文化创意产品,为丰富和支撑陕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保护交流合作起到积极作用,省文物局被省政府评为此次活动优秀单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