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57万咸阳人享西安同等户籍 牌照换陕A

2017-02-24 13:26:53|来源:西部网|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西咸新区内57.6万居民与西安市民享受同等户籍政策待遇,西咸新区内的陕D牌证机动车,除‘黄标车’外,不受西安现在执行的国五环保达标限制,均可转入西安,换领陕A牌证。”在今天(2月24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向书茂对外正式发布这一重大讯息。从3月1日起,凡是在西安有合法固定住所的西咸新区户籍人口,户口均可迁移至西安。

  文字实录:

  陕西"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服务举措发布会

  落地兑现户籍同城同户、车辆同城同号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要求,陕西省公安厅工作领导小组,在抓紧申报成立西咸公安机关的同时,迅速启动工作。

  2月7日,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杜航伟主持召开了“大西安”建设公安工作专题会议,强调要求公安机关要按照工作率先、走在前列、特事特办的工作要求,推动户籍同城同户、车辆同城同号等标志性工作2月底前落地兑现。

  陕西省公安厅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率先在公安户籍、交通、出入境管理等部门启动西咸新区范围内户籍与西安同城,以及西安、咸阳交通一体化和机动车牌照同号各项工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服务大西安建设、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户籍:57.6万咸阳居民与西安享同等户籍政策待遇

  西咸新区(包含沣东新城、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户籍人口共计94.3万人,其中西安部分36.7万人,咸阳部分57.6万人)居民与西安市民享受同等户籍政策待遇。从2017年3月1日起,凡在西安有合法固定住所的西咸新区户籍人口,户口均可以迁移至西安的合法固定住所。

  西咸新区现有行政管理人员、引进人才及其随迁家属均可在沣东新城公安机关集中办理落户手续,之后可以迁移至西安市区合法固定住所。 在西咸新区设立公安出入境接待大厅(西咸新区沣泾大道沣新路3号,“西咸大厦”一层西咸新区政务中心西侧),从4月1日起正式对外办理辖区内中国居民出国(境)和外国人签证、居留许可的受理工作。

  交通: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代管西咸新区业务

  从3月1日起,西咸新区辖区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由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代管。在西咸新区分所筹建期间,群众可前往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及现有各分所办理。在距离西咸新区较近的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城西三分所、城北四分所分别设立专门窗口和绿色通道,方便西咸新区群众办理机动车和驾驶人业务。

  西咸新区内的陕D牌证机动车,除“黄标车”外,不受西安现在执行的国五环保达标限制,均可转入西安,换领陕A牌证。

  群众不愿更换陕A牌证仍保留使用陕D牌证的机动车,可到车辆管理部门领取“西咸新区”车辆识别标志。粘贴“西咸新区”车辆识别标志的车辆,可享受与陕A牌证同等政策。西咸新区内的机动车驾驶人可持身份证、驾驶证,直接到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换领西安市核发的驾驶证。

  对西咸新区内的常住人口、居住人口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可到西安市管辖的驾驶人培训机构报名,由西安市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安排受理、考试、发证。非西安市户口的西咸新区机动车初学驾驶人,还需提供西咸新区辖区派出所核发的居民户口簿或居住证。

  专家:“大西安建设”迈进实质性一步 继续加快西安市和咸阳市一体化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说,这一政策的实施,将西咸新区由以前的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变成了省市共建西安管理,由原来的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三个主体变成了西咸新区一个主体,消除了之前的体制障碍,西咸新区和西安市成了一家人、一条心,真正让西安市和西咸新区组成了一个大西安。

  张宝通说,尽管西安和咸阳行政区划没有统一,但是此举让西安和咸阳走入了实质性的一步,让西咸新区真正融入西安市,建设大西安也迈进了实质性一步。

  “以后西安市发展空间大了,经济实力强了,招商引资也就容易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也就更有实力了,也就能够担负起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的重任了。”张宝通在接受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宝通表示,如果说成立西咸新区是大西安建设的第一步,那么此次举措是万里长征的第二步,最终目标是实现西安市和咸阳市一体化,目前都是过渡阶段。未来的发展,还要进一步推进西安市和咸阳市融合,要按照小西安、中西安、大西安的步伐前进,不要止步不前。

  张宝通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咸阳市未来和西安要合作共赢,共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记者 鄢山宇 李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