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直通英伦 多国探寻中国教育的奥秘

2017-03-16 11:44:15|来源:人民日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2017年伦敦书展于3月14日至16日开展。书展首日上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Publishers)签订协议,将翻译出版上海基础教育的数学教材。按计划,这套上海学生正在使用的数学教材包括36个品种,将译成英语(精品课),在今年9月出版。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秋天开始陆续使用这一教材,作为数学课“上海掌握教学模式”的一部分。

  英国的第三方评估报告将上海数学教育经验总结为“上海掌握教学模式”。上海数学教材“出口”英国,是中英教育交流不断深化结出的硕果。其中,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已成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的重点项目。2016年7月,英国政府就宣布,未来几年将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提高英国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广“上海掌握教学模式”,资助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教材首次成套进入英国基础教育体系

  今年的伦敦书展,有超过100个国家的上千家出版商参展,中国展团带去了千余册各类图书。而来自国内的课程教材成套“走出去”,进入英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尚属首次。

  据介绍,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约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旗下柯林斯学习(Collins Learning)出版公司将翻译出版上海基础教育数学教材,今年9月出版。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秋天开始陆续使用这些来自上海的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课本、课本练习部分和教师用书,共计36个品种。目前,这套教材已被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NCETM)列为范本教材,供教师学习。已有200余年教育类图书出版历史的柯林斯学习出版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上海数学教材是一部缜密的基础数学课程教材,以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重点掌握计算知识和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直到学习高等计算……这些教材将译成英语,为英国学校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学课程。”

  教师交流为英国送去上海教育经验

  在翻译教材之前,中英两国教师之间的交流就已蓬勃开展。英国与上海的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始于2014年,是我国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出资、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中小学教师互派项目,由中英两国教育部共同商定。截至2017年1月,英国和上海已互派400多名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专家及研究人员等进行交流。

  早在2014年9月,45所英国小学和有关部门的73位老师、领导和教育管理人员就访问过上海的学校。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61位上海数学老师和研究人员也访问了48所英国小学并做示范教学。英国教育部委托谢菲尔德汉勒姆大学评估这项交流并发现,在48所学校中,大多数英国老师表示,上海老师们的访问为英国学生带来积极影响,这个项目也将促进英国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英国专家看来,在课内,上海教师通过“变式教学”和紧扣数学学习的关键,确保学生掌握所教内容;在课后,通过因人而异的作业,进行“小步前进”式的指导,加深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让学生学会流畅运算。

  在多年的项目交流中,英国老师和学生都发现,上海数学教育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教师素质上,数学教材也很有用,他们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输出英国也就水到渠成。英国教育部学校事务部长尼克吉布去年曾表示,“东亚数学教育的推广会带来积极的势头,让更多年轻人能接触到专业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教材。”

  更多国家前来探寻上海教育的奥秘

  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民选看来,中英数学教师的深入交流,对于促进两国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扩展中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学能力、分享和传播上海基础教育、数学教育和教师发展的经验,提升两国教育国际交流层次,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多名青年教师赴英参与项目交流的上海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敏说,中国老师在交流中学会了集合中西优势,打造严谨而不失活泼、扎实而不失创新的数学课堂。

  目前,上海已与英国合作近30个办学项目。“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已连续7年接待了利物浦市选派的学生。截至2015年底,在上海高校学习的英籍留学(课程)生人数达1086人。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持续开展,也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美国、芬兰、南非、马来西亚、哥伦比亚等国的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均来到上海,探寻上海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奥秘。阿联酋、马来西亚、肯尼亚等国家也都表示,希望上海派教师代表团前去交流,或派遣本国教师来上海进行教师教育专业的交流活动。(姜泓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