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处士”为何人?

2017-05-22 09:02:1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处士王公合葬墓志铭(杨舒曼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5月20日上午,西安唐都新碑林博物馆收到了一块由民间收藏爱好者捐赠的明代合葬墓志铭,该墓志铭上清晰的刻着此墓志铭为明代一位王处士所有。那么,“处士”在古代为何种人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荀子》一书中说道:“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即古代称有才有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为“处士”。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现代汉语词典》词条的解释为“原来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南怀瑾文集中对处士多有涉猎。文中表示,“处士”的意义,就是善于自处,不求闻达于当时的清高代号。在唐代习惯称为“高士”,再早一点便叫“隐士”。虽然是“隐士”,但这类人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特色人物。

  墓志铭拓片(雷恺 摄)

  “除了独善其身,他们有时为了国家天下人民的利益,也会婉转设法,提出很有影响力的主意,帮助社会实现安定。”西安唐都新碑林博物馆馆长印建幸说:“处士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婚配选择、观念信仰承袭以及地域流动分布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这一明代合葬处士墓志对于研究当时'处士'阶层的社会地位、生活风貌以及价值取向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于墓主人是谁?我们从铭文中可知,墓主人名为王待,兄弟三人,二弟王侁,三弟王衝。王待是一位儒商,自幼平和聪慧、好学上进,在家中孝敬父母,呵护弟弟;一生乐善好施,帮助了很多人,生前十分受乡邻敬重。明弘治十六年(1503)冬,王待因病去世,终年76岁,归葬位于咸宁县的鸿固原上的祖坟。在弥留之际,王待将自己的孙子叫到病床前,再三叮嘱要继承与人为善、勤勉敬业的家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