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有望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7-05-27 16:37:35|来源:新华网|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孙功鑫是陕西省西安市一家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总裁,他的公司正准备推进一个全新的商业计划:组建自有车队开通一条从西安途经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最终到达俄罗斯莫斯科的汽车货运线路。

  “为了快速将商品投送到国外用户手里,我们选择了公路货运的方式,从西安运到莫斯科大约需要15天。”孙功鑫说。

  除了公路货运,孙功鑫的公司也通过铁路发送部分商品到国外。2013年11月,陕西省就开通了开往中亚地区的“长安号”国际班列。截至4月,“长安号”共开行317列,将47.4万吨货物运送到了中亚及欧洲。

  

  “长安号”国际班列

  在“长安号”中亚班列的基础上,西安2016年以来又开通了至华沙、汉堡、莫斯科、布达佩斯等4条中欧班列线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时间,不沿海、不沿江的中国西部地区迎来了全新的对外开放契机。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日渐发达的公路、铁路网络为加快开放提供了必要的交通支撑,而不断加密的空中航线,也为西部地区打开了立体化的开放空间。

  2016年3月10日,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直飞航线开通,这是西安首条直达中亚的丝路空中航线。18天后,中国首条从荷兰阿姆斯特丹至西安的“陆空联运”跨境电商货运直飞航线开通,这种“海外仓+陆空联运”的新国际货运模式将原来的96小时抵达西安的国际物流周期降到30小时,物流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航空公司正将其物流业务重心放到西部地区,策应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新变化。“最近我们推出了上海浦东—西安—阿姆斯特丹—西安货运航线,西安—上海浦东—安克雷奇—芝加哥货运航线也已经开始试运行,这是西安连接欧洲、美洲的重要货运通道。”刚刚在西安注册成立的海航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伟亮说。

  

  西安港:丝绸之路上的无“水”之“港”

  “买全球、卖全球”在中国西部已是现实。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口与口岸业务推进局副局长白秦滨介绍,“无水港”西安现在不只有向西的开放通道,还积极与天津、青岛、宁波、上海等沿海港口合作,通过海铁联运,将西北地区的货物在西安聚集后,通过铁路运输到这些港口,再通过船运到火车不能到达的北美等地区。

  立体化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只是中国西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一个缩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一带一路”将促进中国西部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可望得到深入挖掘,进而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4月1日,中国第三批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其中包括陕西、重庆、四川等西部内陆地区。“内陆自贸区的成立,有利于西部地区发挥各自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更多新元素。西部地区也将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汇聚全球要素资源实现更快发展。”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

  

  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西安市揭牌。

  随着开放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在重庆,全球领先的高端印刷电路板制造商奥地利奥特斯重庆工厂投产,填补了中国相关产业领域空白。而在四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21家,其中境外企业232家。陕西新设立的自贸区吸引了法国赛峰、法国赛诺菲(梅里亚)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专家指出,除了“引进来”,中国西部地区还可通过“走出去”配置要素资源,从而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与向西延伸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相似的发展路径和产业合作的基础,而深度开放将带来更多的产业合作机遇。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认为,中亚各国的优势产业主要是采掘业、资源加工工业,但目前都处于发展的中低端层次。而包括陕西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是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结构层次高。从产业互补性的角度看,可为中亚国家提供能源装备、化工装备、冶金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农业机械装备及轻工纺织装备等,从而实现共赢发展。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实施,已经补齐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等短板的中国西部地区,正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迎来至关重要的对外开放机遇。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快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全面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说(记者沈虹冰 石志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