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用延安精神筑牢精准扶贫根基

2017-07-24 10:06:36|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延安将移民搬迁、产业扶持、财政兜底等多策并举,科学推进,精准发力,不断筑牢精准扶贫的根基,广大农村呈现追赶超越的喜人态势。两年来,延安市共有17.8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6%。

  发展产业拔穷根

  “有了好领导才能过上好光景,过上好光景不能忘了共产党。”在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70岁的贫困户呼世斌在窑洞里用三弦弹唱出自己的心声。孤寡老人呼世斌住在村委会的窑洞里,平时给村里干些杂活,加上政策性收入、土地流转和入股合作社的分红,算下来每个月收入2000元。

  村党支部书记高叶平说:“去年养殖合作社纯利润43万元,今年有望达到50万元,其中80%归村民所有,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村里13户贫困户通过以猪入股合作社已经脱贫。”该镇刘马家圪塔村是一个产业扶贫村,村里今年4月开始发展大棚小瓜产业,正在大棚采摘新鲜小瓜的村民们告诉记者,就这一茬,一个大棚小瓜能卖到3万元,一年下来一个棚就能收入7万多元。

  延川县委书记张永祥说:“通过移民搬迁、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兜底保障在内的12类帮扶措施,今年全县1万多名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奔赴扶贫一线,到目前全县已实际脱贫1.8万人。”

  富县张家湾镇黑水寺村贫困户张朝贵坐在新家感慨万千,他说:“没想到咱农村人也能跟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太感谢政府了!”

  两年前,张朝贵和其他65户农民一起搬下山,迁到安置点,孩子上学、出门打工、看病就医等比以前更加方便。村里的“五保户”杨怀玉、张家湾村的杨名寿夫妇等86户贫困户则搬入了张家湾镇政府建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和畅苑”小区。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为特困户、“五保户”兴办了福利灶,有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根据自身特长任餐厅大厨、小区保洁员等职位。

  “延安精神引领、科技产业支撑、因户施策、扶贫到人”的扶贫方略,“政府主导、干部包扶、合作社帮扶”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多策并举措施的落实,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筑牢了精准脱贫的根基。

  产业多元助脱贫

  具有主题窑洞民居院落特色的宝塔区万花乡佛道坪村,结合万花旅游区位优势推出的生态游扶贫模式,为延安精准扶贫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佛道坪村275户979人,其中贫困户11户40人,是典型的贫困村。2016年延安城投公司驻村联户包扶后,结合万花山乡整体旅游规划和当地乡土文化,投资1.5亿元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建设100户具备吃、住、学、休标准的农家乐。

  村民将闲置院落租赁给企业,企业每年给农户每孔窑洞5000元租赁费,村民也可将院落折价参与入股分红。企业为村民提供安保、保洁、餐饮服务等工作岗位,村民也可在改造后的自家窑洞里发展垂钓、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等,通过与公司签订订单,增加收入。

  在一年的时间里,这一租一入股就让全村的11户40名贫困人口脱了贫,人均年收入增长近4倍,由2015年的3500元增长到了1.35万元。

  贫困户马瑞前在村里当保安,老伴在村里干保洁,一年两人净落1万元,加上家里三孔窑洞一年租金收入1.5万元,家里全年纯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 乡村干部转作风

  “问题清单:现有菜农各种管理技术不到位。责任人:李园兵、李苗。整改落实:邀请市、区乡技术员结合种植时机入棚培训。”在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问题墙”上,村里今年初征集的12个共性问题清晰可见,这是其中的一个。

  延安在全市基层单位和镇村普遍设立了“问题墙”和“回音壁”。“问题墙”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张贴上墙,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接受百姓监督;“回音壁”则反馈落实情况,做到“问题从群众中来,整改效果群众说了算。”

  宝塔区冯庄乡杜平村村民张紫燕说:“我们现在种植蔬菜大棚的地方,原来是个深沟渠,我和其他村民把发展蔬菜种植的想法向村两委会和乡政府反映后,没想到这一举动推动了‘问题墙’和‘回音壁’的建立。当时,经过乡、村两级干部到农业、蔬菜等部门多方协调,为村上新造地400多亩,全部建起了大棚蔬菜种植主导产业。”

  对照年度目标任务,今年冯庄乡将查找到的问题分类梳理为组织建设、产业建设、精准扶贫、民生实事、民主管理、信访矛盾等六方面,经乡党委会研究后,形成“问题清单”并上了墙。暂时解决不了的事情,会在“回音壁”上给老百姓说清楚原因。

  “问题墙”和“回音壁”让延安市扶贫与党建结合得更紧密,群众对干部满意度大大提高。老百姓高兴地说,延安时期的好精神、好作风又回来了。(记者 艾庆伟 通讯员 王强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