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头”的秘密 秦陵地宫“遗石”揭秘
来源:三秦都市报  |  2023-11-24 09:33:17

一块“石头”的秘密 秦陵地宫“遗石”揭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1124085846

保存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秦代石刻

  “陕西西安石川河道发现秦始皇地宫遗石,准确刻有尺寸和制作人姓名……遗石原用于秦始皇地宫,不知何因遗落。”近日,一段“秦始皇地宫遗石”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热议。

  那么,这块13年前在石川河道中发现的石头究竟来自哪里,有何用途?它上面的铭文透露了哪些鲜为人知的信息……一时间,种种疑团让这块石头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博物馆院子里的低调“网红”

  “这块石头也是无价之宝啊!”“大秦制造技艺水平很高,绝了”“几千年前的字,我居然还认识几个”……连日来,一段“秦始皇地宫遗石”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该视频称,“2010年在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石川河道出土,目前所知,准备用于秦始皇地宫的实物”。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后得知,这件石刻就保存在陕西考古博物馆。

  11月20日,记者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院子一角看到,玻璃罩将一件“其貌不扬”的长方体石刻保护得严严实实,旁边的说明牌写着“秦代石刻”,这块低调的石头就是红遍网络的“秦陵地宫遗石”。

  “近长方体,石灰岩青石质,通体有凿痕,长2.11米、宽0.69米、厚0.6—0.62米。底部及两侧阴刻63个小篆文字,是迄今关中地区发现字数最多的一件秦代石刻,为原计划用于秦始皇帝陵地宫的实物,搬运时因某种原因遗落至石川河而留存至今。”说明牌的这段文字,印证了网传视频的真实性。

  石刻铭文佐证秦陵建设“程序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春天,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石川河附近村民在河边挖沙时,突然从河中挖出一块巨石,端详后发现,石头上密密麻麻地刻着文字。“感觉这是个文物”后,村民随即将这一情况上报有关部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后,看到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石刻,而且上面刻有篆书文字,从字体上判断,这件石刻应该是秦汉时期的遗物。

  随后,在多方协调努力下,考古人员将这件重达6吨的石刻安全运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保存。2022年,这件石刻被放置在刚刚建成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院内,进行展示。

  记者透过玻璃罩看到,石刻底部铭文为:“纳右中部工讙,石堂勾施木,卅六袤九尺广,二尺九寸后二尺,五寸输纳旁丙廿九”。专家称,“纳”读“内”,指内部,表示此石刻在建筑物的内部使用,“右中”为内部的具体方位,“工讙”是指名叫“讙”的工匠。“石堂”应该就是指秦始皇帝陵地宫内的石椁或石质墓室。“袤九尺广,二尺九寸后二尺”则是石刻的具体尺寸,这些尺寸与现在实测的石刻长、宽、厚基本相同。

  “石刻上刻有工匠‘讙’的名字,就是‘物勒工名’的制度体现。”据专家介绍,《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就是说在生产的器物上,必须刻上负责人或工匠的名字,专人专责,考察做工质量,质检不达标要受相应责罚。这件秦代石刻上的铭文详细记录了制作工匠、尺寸、输纳方位,显示了秦始皇帝陵建设过程中完备的工程规划和标准化的程序管理,对研究秦始皇帝陵的地宫结构及石材来源与运输、陵园工程质量考核与稽查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疑团解开 它从“北山”来

  这块13年前在石川河道中发现的秦代石刻,究竟来自哪里?

  “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千人唱,万人讴,金(今)陵余石大如塸。”这首民谣流传于渭河南岸的临潼骊山一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昔日建造秦始皇陵时渭河渡口运输石料的场面。渭南市富平县文化学者卢树刚在《富平北山石与秦始皇陵的渊源》一文中提到,富平北山石开发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即有开采,据富平县志载“县北产矿石,诸郡县采者群至,可镌字、琢磨,人号墨玉”。《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也就是说,秦陵所用的石料是从渭河以北的诸山开采运到骊山的,因为骊山不出产这种质地细密的石灰石。秦始皇动用大批人力在北山采石,通过人工从渭河上游的一个码头甘泉口(今交口渡)集中用船载石运往骊山。另一种说法认为,所谓甘泉口,即是古新丰。秦时,这里是距秦陵最近的水旱码头,所有石头均需从这里渡河上岸,再运到修陵工地。

  专家考证发现,这件秦代石刻为石灰岩青石质,与石川河河道内的砂石质不同,而与石川河上游富平县北部北山上的石质吻合,这也印证了秦陵所用的石料来自“北山”的说法。

  文/图 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争耀  杨静

编辑:王菲
“‘云上解码幸福中国’——外媒记者云参访”系列活动之西安国际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