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笔 绘就水蕴西安美丽画卷
来源:西安日报  |  2024-03-14 09:28:41

以“水”为笔 绘就水蕴西安美丽画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314090447

黑河金盆水库是我市主要水源地。(资料图片)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2024年3月14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安全的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西安市水务部门认真践行,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定位,以水为“笔”,围绕城乡供水、防洪减灾、生态修复等重点,累计实施110多项重点水利工程,通过持续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绘就了一幅水蕴西安的美丽画卷。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条河流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管水有责、护水有方,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安全可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水网建设更加健全,水环境治理日新月异……漫步在春日的西安,一派河湖安澜、秀水长清的醉人景色映入眼帘;人水和谐、亲水而居的美好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规划引领 项目支撑

  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现代水网体系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面对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现代水网体系,一直是摆在西安市水务部门面前一道重大的民生命题。

  治城先治水。近年来,西安市水务部门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加速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依靠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先后建成了李家河水库、涝渭地下水源地、东北郊地下水源地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形成了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有效补充,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节的城市供水格局。

  其中,黑河系统总供水量占到西安市主城区的70%以上,李家河系统主要负责西安市东南部曲江、航天基地、纺织城和洪庆等城市高区供水。地下水主要负责城市供水的补充调节和应急保障。随着白鹿原、西南郊水厂、涝渭、阎良配水等10余座水厂的通水运营,全市总供水能力将达到343万立方米/日。

  2023年7月16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向西安通水,一泓汉江水润泽关中,以引汉济渭汉江来水为支撑、秦岭北地表径流为骨架、大中型水库为核心的水网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了迎接汉江水,西安市规划了16座水厂,按照规划,2030年,引汉济渭15亿立方米调水总量中将有9.92亿立方米分配输送至西安主城区、西咸新区及周至、鄠邑、高陵、阎良、渭北工业园区等大西安区域,这将大幅提升西安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从根本上改变渭北区域的水资源条件。

  聚焦 “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核心功能定位,2024年,西安市水务部门将加快构建“七干八水、五河多点、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西安现代水网。向上,承接好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向下,以渭河、泾河、沣河、黑河、灞河、浐河等骨干河流,引汉济渭南北干线、东庄供水工程南干线、李家河供水干线等骨干输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水库、湖池等调蓄工程为“结”,为西安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水安全基础支撑。

  刚性约束 节水优先

  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是一座城市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西安市水务部门坚持“四水四定”,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使全社会节水意识不断增强,水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

  为了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西安市将12项控水指标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持续开展取用水等专项行动,让全市3666个取用水项目、5.8万个取水口实现规范化管理,水资源取、用、耗、排实现动态监管。

  为了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10年来,西安市累计完成23个企业工业节水和再生水利用改造,工业用水重复率提高到90%,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14.81立方米;积极开展老旧管网改造和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城区管网漏损率降至9.49%;累计完成10万亩高效节水农田、199.77万亩农田计量设施建设;建成1000余家节水载体,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截至2023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13亿立方米,较控制指标节约用水3.63亿立方米。

  节水优先的同时,西安市不断强化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不断扩大再生水利用配置领域和规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0年来,西安市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07.1万立方米/日,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升到准四类;新增污泥处置厂10座,污泥处置能力达到3390吨/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能力不足到调配主动”的根本性转变。

  随着再生水管网已累计铺设233公里,我市的再生水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利用、景观环境、绿地灌溉、城市杂用、农业灌溉、市政供暖等多个领域,再生水年利用率从2013年的不足3%提高到2023年的34%以上,再生水已成为西安名副其实的“第二水源”。

  随着一项项扎实举措的实施和亮眼“节水”成效的逐渐显现,西安市被授予“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生命至上 守护安澜

  健全更加牢固的水灾害防御体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0年来,西安市水务部门不断加强水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全力守护河湖安澜,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堤固、洪畅是守护一方水域安全至关重要的一步。10年来,西安市水务部门着力推进河流水系保护治理,累计新建堤防471.63公里,渭河城市段防洪标准提升到300年一遇,浐河、灞河、沣河堤防全线贯通,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全市完成49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对8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通过完善雨水情测报、视频监控、大坝安全监测等设施设备,构建西安市水库大坝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让水库运行管理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如今,西安市已初步建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防灾减灾体系和防洪抗旱减灾风险管理机制、防洪预案和水雨情预警预报及联合调度指挥系统,防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历次强降雨过程中,全市水务部门科学应对了渭河、黑河、灞河等多次洪水过程。

  系统施策 综合治理

  水生态修复谱写绿色画卷

  一路向北,可以感受渭河的波澜壮阔;在青青垂柳边,能一睹灞河的曼妙风姿;漫步护城河边,享受一池碧水绕古城的惬意;吹着浪漫的晚风,在沣河昆明池边快意人生……

  清水溶溶浸碧空,城家长在画图中。10年间,西安市先后开展了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三年行动、生态示范河湖段建设、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等保护治理工作,通过岸上岸下一起抓,大河小河一起治,狠抓水域岸线生态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形成“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的水生态格局。随着护城河、渭河城市段以及灞河、沣河全域治理等一批治水重点项目建成开放,一幅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2017年年初,西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市、区、镇、村建立四级河湖长体系,全市2100余名河长、湖长正式上岗,守护着西安的每一条河湖。

  巡湖查堤,化水成春八水秀;护河守岸,为民造福古都美。在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河湖长们用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书写了绿水青山的民生答卷,为人水和谐共生写下生动脚注。

  水生态持续改善,水环境持续向好,西安市以黄河流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验收。

  如今,从东边的浐灞广运潭,到西边的沣河斗门水库,从城南的唐城曲江池,到城北的未央汉城湖,抑或是城中的明清护城河,西安市水务部门向群众完成了“一池碧水绕古城”的承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优美意境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南江远 周炜)

编辑:吴明玲
“‘云上解码幸福中国’——外媒记者云参访”系列活动之西安国际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