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双创”热情 解决本地企业科技创新难题

2017-11-09 14:01:4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莹):11月8日,“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全球的50多家技术创新需求企业、90多家技术解决方团队、相关服务机构以及专业观众近500多人参加了本次大赛。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赵怀斌,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方光华,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武海潮等领导出席。

  大赛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技术难题

  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作为“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活动之一,由科技部指导,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科技部火炬中心、陕西省科技厅、西安市科技局共同承办,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具体实施。创新挑战赛是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的创新众包服务活动。

  大赛旨在解决西安及省内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提高创新挑战赛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大赛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企业在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工艺设备改进、技术配套等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202项,涉及机械、电子、化工、“互联网+”、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等领域,经过筛选分类、形式审查、科技查新、专家审核甄别等一系列程序,遴选出50项技术创新需求,于2017年9月在中国挑战赛公网面向全国公开发布,同期在省、市多家科技信息网站上进行转发,征集解决方案。

  “本次大赛主要特点是聚集创新、政府主办、需求导向、精准匹配、目标挑战。大赛通过激发全社会众创热情,解决本地企业技术创新难题,推进创新与市场对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以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赛事负责人说。

  三项技术创新需求进入大赛的现场挑战赛环节

  据了解,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一批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作为主要科技力量的代表,组织专业团队参与了解决方案的提供;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外地科研团队以及美国等境外机构也积极参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并通过大数据系统择优征集解决方案共98项。

  由于解决方参与踊跃,竞争激烈,需求企业自己难以选择最佳方案,因此,经过专家委员会论证,选取了三项技术从创新需求,采取现场比拼的方式,进入现场赛环节。

  现场挑战赛采用路演形式,每项技术创新需求对应3家解决方团队进行现场比拼,由技术创新需求企业、技术专家等组成专家评委,评选出1项优胜方案和2项优秀方案。

  需求对接会上,有47项技术创新需求,采取需求现场对接会的形式,与89家解决方进行现场对接。参加现场需求对接会的企业代表,经过面对面认真的讨论和沟通,与对应的解决方确定合作意向。

  现场赛只是挑战赛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另有152项技术创新需求在赛事组织过程中已采取线下对接的方式进行了对接。

  现场挑战赛最终决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团队分别获得对应项目的优胜奖;同时,西安邮电大学、民生伟业(北京)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六个团队分别获得对应项目的优秀奖。

  同时,在需求对接会现场,实现了47项技术需求与89个技术方案的对接,最终,共有25个项目与需求方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合同金额合计6216.8万元。

  “中国创新挑战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本次大赛中西安本地企业对于大赛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和团队也积极参与大赛活动。

  “这说明,广大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面临着众多的技术创新需求,迫切希望得到技术帮助和科技服务;同时,西安地区的科研机构在科技资源储备和技术实力方面,具有深厚的潜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和机会,就会产生激烈的碰撞,并发出耀眼的火光。”赛事负责人介绍。

  同时,本次大赛遵循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目标,帮助企业准确征集技术创新需求,尽可能充分的开放社会科技资源的供给,利用大数据系统,行业专家推荐等多种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择优征集解决方案,为企业创新提供精准的匹配对接服务。采取既有现场“挑战比拼”、又有面对面洽谈以及线下对接服务三种形式,后期为技术创新需求企业和解决方提供包括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科技政策咨询和投融资等一体化、多样化的跟进和持续服务,成为本次挑战赛的亮点。

  “‘中国创新挑战赛’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引下,继续秉承‘聚集创新、政府主办、需求导向、精准匹配、目标挑战’的方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新的动力。”谈到大赛的前景,赛事负责人介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