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甫运:梳理秦隶的前世今生

2017-11-20 16:16:19|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李甫运

  秦隶曾是秦国的日常用字,也是今文字第一个成熟形态,其早于小篆一百多年。秦统一中国后,为解决“文字异形”问题,“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而推行的“书同文”,不是小篆,而是秦隶,汉灭秦之后,汉隶照搬与沿用了秦隶,西汉后期只是其风格上发生一些变化。这是陕西师范大学李甫运教授研究秦隶取得的重大成果。

  秦隶早在秦统一中国一百多年前便已广泛使用。史料记载隶书起源在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或由小篆演变而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成果,已将此结论彻底推翻。然而对隶书源流作出系统明确定位者,却始终未见。李甫运系统整理有关秦文字的简牍、铜器、陶器、封泥、铸币等实物资料,通过分析秦武公时秦公镈铭文“简练平实而又雄强”的艺术特质,将秦隶的发轫期定位在秦武公时,通过字形分析特别是秦史的研读,将秦隶的广泛使用期定位在以商鞅方升为代表的秦孝公时,通过与青川木牍进行比较,将云梦睡虎地秦简确定为秦隶完全成熟的标志。秦祚苦短,秦隶直接为汉代所用,直启汉隶。经过先生的梳理探究,隶书演变源流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秦的祖先曾久居西陲,与羌戎杂居,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文字的特点和部族的性格具有一致性,平实而雄强,再加上秦隶本身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作为中下层各级办事机构的日常用字,所以写得比较简洁。”李甫运分析认为,出土的秦隶简牍也昭示这一特点,很少有修饰性笔画,有些字要么起笔粗重,收笔尖细,要么起笔和收笔没有多大变化。

  李甫运自幼热爱书画,十多岁从临写《曹全碑》开始学书历程,数十年遍临东汉名碑,兼顾各体,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始,先生开始专注于探究隶书书体之源头。他大量搜集书籍以及杂志等出版物中有关秦墓、西汉墓发掘出的秦隶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出版了《秦隶》一书。该书既是甫运先生秦隶书法创作之集大成,又是他秦隶研究的重要成果。诚如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秦史专家赵世超教授在书的序文中所言:“甫运先生的艺术功力和学术水平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程度,谓之炉火纯青,也不为过”。

  作为一种书体,秦隶的审美价值极高。李甫运教授一边大量研究考古发掘出的秦隶资料,一边临习之,从青川木牍至里耶木牍,以解决秦文化在书法艺术中的表现方法及风格,并最终形成一种独具风采的秦隶书法艺术,有“华夏秦隶第一人”之誉。其作品深受国人厚爱,还被世界文化名人如日本的池田大作、马来西亚的继程法师等收藏。

  李甫运说,秦隶书法直接从篆籀简化而来,点划规矩,结构严谨,美不胜收,它在从战国到汉代隶书的演变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我国书法宝库中无可替代的美丽奇葩和瑰宝。李甫运坚信,秦隶书法作为中华传统书法艺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一定会得到发扬光大并进而大放异彩! (记者 赵争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