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李春临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8-04-03 17:22:3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郭克强):4月2日上午,陕西省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开幕。

  

  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现场(郭克强 摄)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戴征社、钱劳动、李文明、麻宝玉、马治东、杨怀智、李晓媛、王龙生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由榆林市委书记、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征社主持。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383名,实到336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审查了《榆林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榆林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通过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办法。

  榆林市委副书记、榆林市政府代市长李春临代表榆林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绘就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得“天时”、据“地利”、占“人和”的榆林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更宽视野、更大格局中统筹谋划榆林未来发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落实“三大目标”和“两个更大”要求,围绕榆林“三步走”战略部署,奋力开启榆林新时代加快发展的新征程。

  李春临说,2017年,是榆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榆林各界在榆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陕西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 要求,系统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推动一系列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举措,全面推开榆林经济社会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新局面,榆林大地正在发生一场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18.39亿元,增长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7.1亿元,增长7.5%;完成财政总收入739.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2.97亿元,分别增长51.6%和34.5%,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追赶超越和目标责任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8%,增速陕西省第一;非能源工业完成产值885.2亿元,增长17.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30%,总投资近2000亿元的7大能化标杆项目加快落地。榆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18元,增长9.1%;脱贫攻坚打了一个翻身仗;战胜了百年不遇的“7·26”特大洪灾,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内陆型地区改革创新优势加快释放。

  李春临在报告中提出2018年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聚焦“三大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努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陕西追赶超越作更大支撑,为加快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

  李春临在报告中要求,榆林全市上下要紧密围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积极主动做好以下工作。统筹推进促投资稳增长,夯实追赶超越基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更大力度招商引智,提高财政金融保障能力,强行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市域一体,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支撑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榆林,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补齐民生发展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榆林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坚持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金融和政府债务风险,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李春临强调,把榆林建设得更加美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榆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和榆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建设公正法治、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团结依靠380万榆林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不断夺取新时代榆林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新胜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