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再出发】“简政放权”与“五星服务” 陕西在“放”与“管”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2018-04-24 14:33:4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柳洪华):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发挥政策性优势,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解析》(以下简称“方案解析”)中,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第一项主要任务和措施在《方案解析》中体现,可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统领作用。

  《方案解析》中指出,自贸试验区要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要求,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放到推进制度创新的收尾,着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先行先试;同时,自贸试验区还要推进聚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措施。

  据了解,陕西省政府将213项省级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西安市将103项市级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这是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来,在加快政府管理模式改革方面交出的“答卷”。

  

  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供图)

 “简政放权”不只是办事便捷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为顺应全球发展新趋势,实现国内发展新突破,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然选择,自贸试验区便是这一历史使命的承载者。而政府职能转变是必须牵住的“牛鼻子”。

  提到转变政府职能,最容易想到的便是简政放权,各级政府也将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简单理解,“简政”便是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放权”便是下放权力,尊重市场规则。一年来,自贸试验区的各片区不断在此方面作文章,如西安市以“行政效能革命”为引领,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出1542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西咸新区更是全国首创“345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精简申报材料、简化办事环节等举措,努力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

  但简政放权绝不仅是办事便捷、审批更简,更重要的是政策的精准执行。自贸试验区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跨境贸易等部门业务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多部门业务交叉等特点。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既能保证政策合规,又能灵活推进。这需要上层的顶层设计和改革决心,也需要基层的思想解放和执行耐心。

 “责任强身”与“权利瘦身”同步

  

  陕西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大厅,政府职能转变的窗口(柳洪华 摄)

  以“行政效能革命”为突破口的政府职能转变中,重服务,更要重监督,明确“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的原则是政策执行不变形、不走样的重要保障。

  推进权利清单“瘦身”,取消不必要的手续或证明,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政府权力,明晰政府和社会界限,是破解制约政府效能提升的根本性举措。

  而“权力瘦身”之后更应注重“责任强身”。将省级或市级权利下放至自贸试验区,给自贸试验区更多自主权,是政策先行的前提。各级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政策执行的主体,如何利用好赋予的“自主权”,需要强化对执行人的监督考核,根据权利清单明确责任清单,明晰权责,规避“不作为”“踢皮球”现象,避免业务“交叉点”成为“盲点”。同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人给予相对的空间,发挥创造性和灵活度,避免在政策执行上出现“生搬硬套”,才能使好政策结出好果实。

  “五星服务”避免“大包大揽”

  近年来,西安市致力于打造“五星级店小二”队伍,改变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社会治理、民生、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全方面提供“五星级服务”。

  政府人员提供各类服务中,增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但如何在日常的“行政效能革命”“五星级服务”中,探索自贸试验区更进一步的改革创新,用好自贸试验区这个“放大镜”,推动政策性探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一环。

  除此之外,把握好“五星服务”与“简政放权”之间的度,避免出现“大包大揽”现象,使刚下放的权利又在不经意间以另一种方式“收回”,这是另一个考验。

  转变政府职能旨在加快形成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相比于其他省份的自贸试验区,陕西不靠海、不沿边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自贸试验区的部分优势,比如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上的欠缺。

  因此,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增强政策落实精度,配套行政管理体系,打造市场软环境,从而实现制度成本的降低,是陕西自贸试验区突围之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