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路上党支部】“老农民”梁云收获的“希望”

2018-09-12 15:35:58|来源:陕西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核心提示: 谈及未来,高圪垯村第一书记杨文举信心十足:“今后,高圪垯村一定会成为有山、有水、有花、有果的美丽乡村”。

  “一看你就不会吃瓜,么种过地,这个瓜才长得好,咱是老农民,认得,这叫收获希望”,弯腰摘瓜的梁云,起身用浓厚的陕北腔,和村委会主任封祖国打趣儿着说道。

  这一瞬间,被记者拍了下来。

  “你别看现在这里的山沟沟不好看,五年后你再来看,满山遍野都会是长成的果树、核桃树、油葵、蔬菜、中药材,实现绿化和经济双丰收,到时会是山清水秀,金山银山”。“老农民”梁云的“希望”,正在这荒茫的陕北黄土地上生根发芽……

  图为:高圪垯村投资80万元建设的种羊场。

  从陕北深度贫困村到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

  一早从榆林市区出发到横山区响水镇政府,电话得知忙碌的市农业局驻村第一书记杨文举也正从外地往村儿里赶,未敢耽搁,我们又继续驱车30余公里,赶往高圪垯村所在地南塔办事处,手机导航上显示的乡道儿蜿蜒崎岖,忽窄忽急,但距离此行采访地高圪垯村似乎还遥遥无期………

  南塔办事处的小院建在土坡之上的一处平整空地,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梁云得知记者来采访,便与我们同行前往位于南塔西南处7公里的高圪垯村。

  “这地方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子上空是航空道,结不住雨云,高圪垯村降雨量常年低于350毫米,比全市平均降雨量少50-100毫米,多年来,这里的村民过日子是靠天吃饭。”梁云说。

  从随行的村干部处得知,过去高圪垯村没有主导产业,没有集体经济,群众靠几亩薄田生活,因此很多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耕地闲置,经济十分落后,过去是全区出了名的贫困村。

  “梁书记来咧”,村主任封祖国迎了出来。

  下了车,放眼望去,高圪垯村并不似记者印象中的关中地区村落那般聚集,远处只有一所小学、一排新建厂房模样的建筑清晰可见。但随后,梁书记带着记者把村里的“宝贝疙瘩”前前后后摸了个边,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合作社、总投资140万元的光伏电厂、投资80万元的种羊场、农产品加工厂、市价卖到四五十元一斤猪肉的黑毛土猪养殖场、漫山遍野的林粮套种宽幅梯田……

  图为村里建设的黑毛土猪养殖场,目前养殖场规模大概在300头左右,曾有客商来采购,了解到村里黑毛猪饲养情况后,直呼一斤50元卖的太便宜!

  图为村里建设的200千瓦光伏电厂,目前全村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一组统计数字体现了高圪垯如今的变化——2014年底高圪垯村脱贫退出贫困户15户53人;2015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户5户25人;2016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户5户16人;2017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户18户47人。截止2017年底,全村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在册贫困人口降至3户8人,全村贫困发生率为0.93%。这着实令记者有些吃惊!

  ‘高圪垯实现了深度贫困村产业脱贫与产权制度改革的结合,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便是诸多新闻报道中总结的“高圪垯模式”。如今这个不起眼的村落也从过去的深度贫困村化身为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

  如此典型的陕北深度贫困村是如何实现这一蜕变的?究竟发生了什么?

  没有好的党支部,谈发展不可能

  顺着梁书记的指引,山间宽幅梯田如层层绿波漫卷开来,蔚为壮观。梯田上种满了山地苹果、核桃树、玉露香梨,还有马铃薯、绿豆、红小豆等各种小杂粮。

  “这一切离不开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了好的班子引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望着远处的梯田,梁书记感慨间,拍了拍记者的肩膀,看着他质朴的笑容,似如眼前黄土地上生长的果树,从脚下生了根,茁壮间散发着股坚毅的力量。

  ‘这都得益于高圪垯村第一书记、村主任和市农业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同志们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村里理清了发展思路’,梁书记嘴里念叨的这些话,也同样出现在了高圪垯村第一书记兼市农业局驻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文举的口中。

  杨文举告诉记者,2016年5月,榆林市农业局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包村高圪垯,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分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党支部提出了“坚持脱贫攻坚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坚持脱贫攻坚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总体要求,并形成了高圪垯村“科学规划、整村推进,远抓果业、近抓粮畜、种养结合、三产相融,绿色发展、品牌提升,合作经营、共同致富”的扶贫工作思路。

  再好的思路没有群众的认可,也难以执行,在2016年秋冬季修建宽幅梯田之初,村里的老百姓普遍存在顾虑,土地地界不清、缺资金乏等矛盾突出,这让推地工作陷入了僵局....

  面对现实难题,梁书记说,“村党支部发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作用!村干部们一家一户地做老百姓思想工作,情感培养成为那一时期的主抓工作,那段时间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批评我们工作做得慢,但我们仍然坚持慢慢来,慢慢来……”。

  “我们当时组织村民去定边、靖边、榆阳区赵家峁村‘开眼界,洗脑筋’,让村民从思想上认识改革将带来的好处,再后来,经过不断的政策宣讲,老百姓后都争抢着推地,梯田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杨文举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支部及党员干部的引领下,高圪垯村充分利用土地确权颁证成果,打破地界、统一规划,以村组为单位家庭承包土地入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探索出了确权确股不确地的“一田制”家庭规模经营。

  图为梁书记为记者介绍高圪垯村林粮套种情况,该模式破解了林业与农业多年存在的“只种粮,不种树”的发展矛盾。

  村民尝到了“远抓果业、近抓粮畜”的甜头

  面对高圪垯缺雨干旱的情况,村党支部积极破解难题,补齐了高圪垯村干旱缺水、坡耕地多梯田少的短板。2016年以来,在远抓果业方面,全村已投资240万元新修宽幅梯田1800亩;投资170万元发展山地苹果1700亩;投资360万元栽培核桃2400亩;投资19万元更新农作物良种1500亩;建成1个120立方米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新建节水灌溉260亩和集雨场窖10个。同时,村里还计划建设1个蓄水320多万方的库坝,可解决7000多亩耕地灌溉问题,另外再用2年的时间新修高标准梯田1500亩,力争让梯田面积达到3000亩,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图为村里建设的集雨场窖,针对当地雨水少的情况,利用道路积水收集,引流,变以往的水害为水利,灌溉山间道路两旁的蔬菜。

  在近抓粮畜方面,目前村民们在已栽植山地苹果的梯田上套种豆类、马铃薯、地膜花生等矮杆浅根农作物,实现了增产增收。在养殖方面,村里先后修建了小杂粮加工厂和养猪基地,种羊场等。

  2017年1月23日,高圪垯村召开财政资金折股量化贫困户及股权证发放和分红现场会,为最先入股的1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0元。这让高圪垯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谈及未来,高圪垯村第一书记杨文举信心十足:“今后,高圪垯村一定会成为有山、有水、有花、有果的美丽乡村”。(记者 刘海波 常瑞)

  记者手记:采访结束时,在村里参加工作八年的村干部王成感慨道:“从刚来村里时的一无所有,到如今最大的感受是来村儿里的人多了,高圪垯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闭塞的穷乡村了”。我与赶来的第一书记杨文举交流完后,已是正午,老梁书记得儿空坐在车里打了个盹儿,看到我要走,他又赶紧起身来与我握手,话别时,他再次邀请我几年后到高圪垯看看。

  握着老梁书记枯瘦但却温暖有力的手,回想起他在地里怀抱“希望”时的笑容,我感动于为这大山沟种下“希望”,认真、乐观、坚毅、执着的这群人!我想,高圪垯村美好画卷实现的那天,不会遥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