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渭南:水患变水利 渭水润秦东

2018-11-30 09:43:00|来源:华山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解决好水问题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举足轻重,40年前,毗邻渭河的沿岸百姓临水却无法近水,改革开放40年间,我市坚持柔性治水理念,依托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堤防基础不断夯实,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不仅实现了渭河安澜,更实现了“绿水绕城过,清风扑面来”的人水和谐景象,渭河已成为了我市的风景线、市民的后花园。

  今年71岁的张韬从事摄影行业已经50多年了,渭河两岸的美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取景地。而在15年前,“03·8”特大洪灾曾对他的家乡造成过沉痛的灾难,作为目击者和亲历者,这场洪灾他仍历历在目。

  摄影爱好者 张韬说:“过去记得到傍晚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回(华州区)下庙(镇)的时候,整个村庄那就是农村那种炊烟四起,感觉到是一种人间很温馨的百姓生活,但这个(洪灾)时候一看身后茫茫一片,什么都没有了。”

  为了解决好水患问题,实现渭河安澜,从2011年2月份开始,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市实施了渭河综合整治项目,利用4年时间努力,将渭河渭南段168公里干流堤防和55公里南山支流堤防全部进行了加宽培厚,各处新修防倒灌工程和应急蓄滞洪区也相继投入使用,渭河堤防城区段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标准,为两岸群众居住安全、生产安全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随着渭河整治,渭河生态公园、西海公园、人和公园等一批公园傍水而兴。不仅渭河水患得到解决,治水也让城市景观得到提升。如今的渭河,“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堤顶道路宽敞通达,市民们可以在亲水栈道、人行步道间健身娱乐,城市有了水的灵气。居住在渭南城区的市民程先生,每到周末闲暇时间,都会来到渭河生态公园走走看看,享受一番这家门口的田园般美好景致。

  市民 程先生说:“今年有那个薰衣草花海、金盏菊花海,都非常漂亮。当时拍了以后我传到网上,他们一看,朋友圈里嘛,他们一看就说,这是渭南吗,都感觉变化太大了。”

  实现人水和谐是我市治水的更高目标,近年来,我市先后完成渭河滩区清障191平方公里,退耕还河还湿2万亩。每当冬去春来,我市渭河流域内各湿地也成为了候鸟的家园,生态环境的提升让渭河两岸水清、岸绿、景美,人与水之间实现了和谐共赢,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初显。同时,我市还规划建设10处渭河水生态修复工程,让渭河水留的住,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水的红利。

  渭南市渭河生态建设管理局工程科科长 张军亮说:“目前正在建设的就是咱的西海公园,还有咱的南湖(公园),还有咱的东海(公园),再还有咱的二华蓄滞洪区,这咱已经都建设完成了,大的这个十个生态水系修复的目的就是要达到那一种“绿水绕城过,清风扑面来”,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象。”(记者 张天乐 潘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