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池莉”西安参加散文盛宴 著名诗人荣荣: 诗歌是我最有情有义的表达方式

2019-01-09 14:45:13|来源:西安晚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荣荣 记者 张静 摄

  第四届禧福祥6年西凤杯青年散文大赛将于今日在西安揭晓,文坛名家齐聚古城,共赴这场散文盛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宁波市作协主席、本届青年散文大赛评委荣荣特意赶到西安参加颁奖礼。虽然古城寒意十足,但荣荣热情满满。与荣荣聊天充满愉悦感,性格爽朗的她和她笔端诗歌一样,言语中充满了节奏感,无论是谈及此次担任评委的感受,还是谈及她坚持多年的诗歌,她都有很多话想说——

  难能可贵

  晚报将副刊做强做大

  相比于贾平凹、穆涛等评委,这是荣荣第一次担任青年散文大赛评委,她坦言自己非常荣幸,特别是了解到青年散文大赛是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晚报、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后,更是感慨颇多。“因为报纸副刊是有传统的,就全国范围而言,副刊都是培养作家的摇篮,浙江如此,陕西也如此。相比于纯文学杂志的‘阳春白雪’,报纸的副刊可以辐射到每一位普通百姓。对报纸而言,新闻很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副刊的文学作品更是报纸的灵魂,因为副刊的文学作品是记录历史、记录当下、记录现代人的生活,是更具有普及性的文学作品。晚报重视文学作品、重视副刊,对文学的意义很大,副刊更肩负着培养、引导、引领青年作家的重任,尤其在不少地方报纸因为经济压力丢失副刊传统的情况下,晚报能将副刊做强做大,着实难能可贵。”

  按照评奖流程,进入终评后的作品将由评委一一打分,荣荣用三个词形容她对入围终评作品的看法,分别是“及物”“格调”和“腔调”:“首先,这些作品都是言之有物,非常接地气,也非常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它们真实呈现了生活场景和生活本来的面貌,很有现场感;然而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此为格调;同时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很高,向上而积极,具有独特的腔调。”荣荣以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参赛作品《炉火边的夜晚》为例,评价这篇作品以小说的笔调来反映藏民的生活,展示了藏民内心深处渴望改变生活从而付出的努力,作品很有场景感、现实感,很多细节很打动人,特别是关于苦难生活的种种细节,让她充满了感动。还有写按摩师的作品,写老茶树的作品,都非常有生活,也很接地气。

  荣荣说她感受到,青年散文大赛对于青年作家来说,也是被需要的:“陕西是文学重镇。这项大赛的设立,团结的是国内一批青年作家,也因为他们反映的是百姓当下的生活,所以大赛也聚焦了百姓生活。这个奖项的设立,对青年作家而言,不仅是一个奖项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关注民生、关注生活。同时,这个奖项的设立,也促进了大众对文学、对散文的关注,还将报纸副刊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可谓相得益彰。”

  “诗坛池莉”

  希望把诗歌写到极致

  2013年,荣荣凭借组诗《更年期》捧回了年度人民文学奖“优秀诗歌奖”,该奖项也被称为“小茅盾文学奖”。一时间,业界颇为震动,诗坛惊讶于荣荣诗歌的穿透力和震撼力,而外界惊讶她用诗歌这种形式去展示女性的更年期。荣荣直言,“坛子(诗坛)对我这组诗歌还是挺认可的。每个人都需要表达,小说家通过小说来表达,散文作家通过散文来表达,音乐爱好者通过唱K来表达,对我而言,诗歌是我最有情有义的表达方式。我通过我的个人情感呈现,我的生活场景来表达所有女性的情感共通处。我写更年期,写岁月更替,写从青春状态进入人到中年纷繁复杂的情感体验,其实是写时间之伤,我想在生命的变化中提出女性对时间之伤的追问”。她说对于时间之伤的追问,古已有之,只是她被打上了“更年期诗人”的标签而已,“岁月的流逝对人性的改变,从兴到衰,从青春期的热情似火到中老年的惶恐不甘,这都难免,但放在历史长河来看,这是必然。诗人能做的,除了感叹之后就是给读者带来一种坦然,要积极面对衰败,从生到死,生命就是在寻求一个过程”。

  除了“更年期诗人”,荣荣还被媒体冠以“诗坛池莉”的称号。对于这个称号,荣荣直言:“可能因为我也写了几首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诗歌,但在我所有创作的诗歌中,那是少量的。池莉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我和她的差距肯定是很大的。抒情诗的容量和小说的体量有很大的不同,要想反映当下宏大的生活场景,还是要靠小说、报告文学这类文体。”

  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那个几乎人人张口都能背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诗句的“黄金时代”,很多人都以为现在写诗的人少了,但荣荣说其实不然:“真正写诗的人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现在自媒体这么发达,被网络刺激,人人都可以当诗人。何况上世纪80年代的很多人对于诗歌的狂热多少有点盲从,他们只能被称为文学爱好者,现在还执着写诗的人才真的是诗人,因为他们真心热爱诗歌这种表达方式。” (记者 张静  实习生 吴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