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飘”年味 传统规矩“透”风俗

2019-02-11 09:15:26|来源:新华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2月9日是大年初五。一大早,李桂花就在她家窑洞里忙活起来。自家种的玉米和南瓜、炸油糕、粉条……回老家过年的儿子一家今天要离开,老人不放心,把给儿子一家准备的东西又清点了一遍。

  李桂花家在陕西省吴起县薛岔村,全村有300多人多居住在依山而建的窑洞里。李桂花的家是七个一排的靠山石窑。

  据了解,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一种“穴居式”的民居。在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当地人利用地形,凿洞而居,有了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洞比较常见。

  “以前在陕北这边,大家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婆姨(妻子)才算成了家立了业。”李桂花说,窑洞对于她们这代陕北人而言不仅是立身之所,也是精神的寄托。

  在李桂花看来,窑洞里的年也更有滋味。“年味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忙忙碌碌准备过年,是孩子们满脸的欢笑,是隔壁张大娘孙大妈的问候。虽然城里越来越繁华,但回到窑洞过年能‘寻找’到过去过年的滋味,每年过年时回村子里的人还是挺多的。”李桂花说。

  正月里,李桂花的家“年味十足”。院子里的墙上挂着玉米棒子和晒干的红辣椒。窑洞的窗户上贴着儿媳妇剪的窗花,有生肖猪,也有意为百财聚来的大白菜等。窑洞的对联是儿子和孙子一起贴的,每孔窑洞一副小的对联,既要不同还要喜庆。家中的瓮里装着满满的酸菜、黄馍馍、豆腐,早已准备好的猪肉、羊肉总能勾起人的食欲。

  “在我记忆里,过年期间的窑洞总是充满年味,用我们年轻人的话说,就是‘生活需要仪式感’。只有回老家过年,才会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规矩。”李桂花的孙子高天说,大年三十要贴对联、贴窗花,大年初一要放开门炮,初一初二初三要打醋坛,这一样样一种种的习俗,让他觉得这个年更有味道。

  对于回村里过年的规矩和“门道”,高天可以娓娓道来。他告诉记者,正月初一起来,要在吃饭之前放鞭炮,这叫开门炮,希望赶走往年的霉运,让新的一年兴隆繁盛。“打醋坛”是用醋淋在烧红的铁块上,让陕北荞麦醋的味道充满整个屋子,过去是用这种方式感谢土地爷爷给了大家丰收的粮食。

  大年初五,儿子一家即将离开,车的后备箱里已经被塞得满满的了,可李桂花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要装。在高天看来,奶奶准备的东西是家乡的味道,是家人最简单最质朴的“赠与”。

  “奶奶,明年我还在老家过年吧,我觉得还是老家好。”临别时高天的一句话,让李桂花的心里热乎乎的。(高铖 阿琳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