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老艺人用泥塑还原 上世纪关中农村风情

2019-05-30 13:56:25|来源:西安晚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苗春生和女婿在一起探讨泥塑创作 记者 翟小雪 摄

  苗春生是长安区的红人。提起苗老就不能不提他的泥塑,那可叫一个鲜活。你看那五十多岁光头老者,身着对襟衣服灯笼裤,脚穿解放鞋,腰间缠草绳,左手抓猪仔一后腿,只见小猪张开大嘴在挣扎,老者急忙用右手去抓猪仔的另一只腿。最点睛的莫过于这位老者嘴里叼着一把明晃晃的剃刀,身边自行车的车把上还随手搭着一条似乎是刚擦过血的红色毛巾。这是苗春生的泥塑作品之一《敲猪》。

  “做泥塑快四十年了,全凭爱好”

  5月17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了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周家庄北村泥塑大师苗春生的家中,一睹苗老手下捏出的上世纪关中热火朝天的农村生活。

  “回头看看我做泥塑都快四十年了,全凭自己爱好。”苗春生一边说,一边带我们往楼上走。一进门,一股墨汁味儿夹杂着一些淡淡的泥土香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两张两米多长的木桌,几乎占满了整间屋子。桌上、柜子上、窗台上,各式各样的泥塑小人儿摆了个满满当当。细看这些泥塑,有的三五个有的十来个聚成一团,或龇牙咧嘴,或勾肩搭背,好不热闹生动。苗春生平日里就在这里创作泥塑作品,也偶尔画些山山水水。“有时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眼睛和头脑有些受不了,我就用画画来改改手。”看着几张堆叠的画纸,有虫鱼鸟兽,有山涧农家,配色笔触好生讲究。苗春生打趣地说,画画是捏泥塑练出来的,他这一辈子无论做啥都和泥塑分不开。

  长安泥塑第三代传承人

  苗春生自幼喜爱泥塑和绘画。在关中农村长大的他,把所见所闻记在心里。“那个时候有意思啊,在门口‘圪蹴’着吃面的,三五个女人坐在一起聊天纳鞋底的,逢集会有戏班子唱戏,全村人都去,热闹得很。”苗春生回忆说。

  长安泥塑技艺可追溯到清光绪初年。当时长安王曲镇新庄人刘建勋、刘建东兄弟,经常给庙里塑神像,在陕西关中、甘肃一带很有名气。其子刘学良继承父业,苗春生师从刘学良,是长安泥塑第三代传承人。

  197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苗春生认识了原西安美院民间泥塑老师刘学良。苗老说:“那时看了刘老师很多的泥塑作品,根本挪不开眼,很有意思。后来就找他学习了泥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那时多是临摹。”神仙故事、历史、戏剧、二十四孝等各类人物、虫鱼鸟兽等造型,那时常见的泥塑多以丰富社火芯子的故事情节为主。

  “时间长了,练得多了,我就开始自己创作,慢慢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多年的学习使苗春生的泥塑技艺不断提升,作品也由原来表现古典人物、神仙佛像等,逐渐定格为表现关中农民朴实、憨厚、节俭、富足的特定瞬间。

  做的是几代人的回忆

  苗春生走到作品《看戏》前说,“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子,戏台上在演出,戏台边还有人偷偷爬上戏台,台下男女老幼千人千面,看着就热闹。前面的坐着看,后面的坐在牛车上看,旁边的孩子们围在糖葫芦、烤红薯摊前转悠。我们小时候卖红薯是用线截成一段一段卖,跟割肉一样,太贵,就偶尔尝尝。所以摊主要在红薯上缠红线。”仅十几厘米高的人物,形态各异、各有侧重,举手投足间真实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陕西民俗、关中风情。

  苗春生手下的人物以宽脸大眼、夸张的表情著称。“就是一根棍、一把剪刀、一双手。你看这些衣服上的褶子啥的,用棍子轻轻一压,人物的动作就活了很多。不过主要还是靠手,你得捏得有精神气儿。”苗春生说。虽然制作工具很简单,但原材料黄土却很讲究。苗春生的泥塑取土来自陕北黄陵,经过晾晒、碾碎、过滤,用熬好的糯米汁和泥,再加入棉花砸匀,这样的黄土可塑性强、粘度高,保存时间更长。“原汁原味的材料和工艺,才能还原更醇厚的老手艺。我做的是几代人的回忆,自然要让它站得住、留得久。”苗春生说。

  近40年来,苗春生手下创作了近四万个泥塑人物,代表作有“陕西八大怪”“七十二行”“赶集”“关中记忆”等,直观地传达了关中农村民风民俗浓郁的乡土气息,蕴含着独特的关中文化底蕴和泥塑艺术的魅力,是一部生动丰富的民俗教科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为了更广泛的宣传推广长安泥塑艺术,展示长安泥塑风采,提升打造长安泥塑品牌,长安区总工会于今年5月20日至6月2日举办了长安非遗泥塑展览。通过展览让广大群众切身体会泥塑“生生不息”的乡土气息,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感知古老文化遗产的魅力。“现在赶上非遗保护的好时候,通过国家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让我们这些手艺人能把技艺传承得更有底气。”苗春生说。

  如今,快七十岁的苗春生不仅依旧自己做泥塑,还把女婿胡振波收作徒弟。胡振波作为长安泥塑第四代传承人,跟着苗老学习已经九个年头。“老师的手法和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我作为老师的弟子,自然也会好好传承老师的技艺,把它进一步发扬光大。”胡振波说。(记者 王江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