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在我的家族中代代相传
2019-12-20 10:01:40来源:西安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位于河北承德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那里树木郁郁葱葱,风景美如画。这里也是时海力的老家。大学在西安求学,毕业就留在西安工作的时海力告诉记者:“我们家里三代都是护林人,从造林到护林再到守林,是塞罕坝精神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家族吃苦耐劳、不畏艰苦的家风能够代代相传。”

  上世纪50年代的塞罕坝,集中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等5种极端环境,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今天塞罕坝的迷人风景离不开一代人植树护林的决心和坚守,而这一代人中就有时海力的二爷爷。

  时海力的家乡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原本在酒厂上班的爷爷,硬是被太爷爷拉回乡下去做了农民。“太爷爷是位老红军,在他的眼中,做农民是件很自豪的事情。”时海力从小就听太爷爷讲身边的故事。爷爷虽然是个农民,但认识一些字也有远见,于是二爷爷在爷爷的坚定支持下上了学。上个世纪50年代,塞罕坝一片荒漠,风沙很大,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据说,历史上的塞罕坝树木繁茂、水草丰沛,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后因清政府弥补国库空虚大量伐木,使塞罕坝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成了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风沙侵袭北京,为保持水土,消除京津冀风沙危害,60年代初,中央决定成立大型国有林场,300多人组成的第一代造林人开启了艰苦的征程,而时海力的二爷爷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听二爷爷说,那时塞罕坝的平均气温在-1.4℃,最低气温达到-43℃,每年积雪的时间在7个月左右。刚到那里的时候没有电点煤油灯,没有水就喝雨水雪水,没有吃的就带点咸菜和黑莜面。” 时海力说,塞罕坝面积大,但人太少,往往是一个人独自负责一大片,既是造林员、也是护林员、炊事员。“刚开始,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成功经验,二爷爷他们种下的树苗成活率非常低。他们边实践边摸索,随后开始自己育苗,攻克一道道的技术难关,探索了一系列的造林模式,终于成功了。”时海力说,二爷爷今年已经80多岁了,每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总是说,国家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攻克难关,植树造林是惠及百姓后代的大好事。

  “二爷爷是河北省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二爷爷的子女们以及我的父母是河北省塞罕坝第二代造林人,我的堂弟堂妹是河北省塞罕坝第三代造林人。”时海力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听二爷爷他们讲封山造林的故事,他们那一代人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他们这些后代,叔叔们成了护林人,兄弟姐妹们成了守林人。

  2018年3月1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团体。“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换来了这百万亩林海,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我作为塞罕坝造林人的后代倍感自豪。”时海力说,青山家风心中存代代传,塞罕坝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整个家族,不畏艰难困苦,也要勇往直前。(记者 张杨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