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陕西文化做强做靓 ——陕西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2020-02-27 09:58:41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守正创新 陕西文化做强做靓 ——陕西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在携程集团发布的《2019国民旅游消费报告》中,西安居2019年旅游消费20强城市第11位。图为2019年春节期间的曲江大唐不夜城。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供图

  本报记者 杨静

  五年一个刻度,五年一次跨越。

  这五年,虽只是历史长河里的小片段,却注定会被铭记。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殷殷嘱托,让陕西文化界热血沸腾、心旌激荡。

  五年来,“扎实加强文化建设”那句催人奋进的嘱托,成为文化陕西奔跑追梦的勇气与力量;五年来,“扎实加强文化建设”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鞭策激励着三秦大地书写出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

  从西迁精神所汲取的爱国养分,到众多楷模彰显的时代精神,三秦大地正能量强劲、主旋律高昂;

  从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吸引了全球目光,到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旅游博览会、国际电影节等影响渐广,文化陕西在世界舞台上奏出了华彩乐章;

  从电视剧、电影产量稳居西部第一,音乐创作跻身全国一流,“文学陕军”“长安画派”“陕西戏剧”“陕西戏曲”等佳作迭出,到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一大批陕派特色文化产品惊艳了时光;

  从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各地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到公共阅读、艺术普及、非遗传承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成为群众日常,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愈加响亮。

  ……

  五年来,伴随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居西部第一,文艺园地繁花似锦,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文化企业规模收入双提升,文化旅游活力四射,陕西已昂首阔步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文化建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生动景象。

  追寻文化根脉 挺起时代精神脊梁

  全省登记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319家,约每11.9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革命圣地,陕西在当代中国文化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也自觉扛起了守护文化根脉和深挖文化内涵的责任。

  五年来,被誉为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陕西,从积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独领风骚的红色文化、别开生面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掘出展现中华文明、弘扬时代精神、反映发展变化、鼓舞群众的陕西故事,坚定了陕西的文化自信,彰显了陕西的文化魅力。

  2019年12月31日23时,“黄陵谒祖·祈福中华”——2020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拉开序幕。伴随着绚丽的灯光,全球华人华侨代表齐聚桥山之巅,缅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鸣钟祈福……近年来,围绕讲好“中华根脉”故事、解读传统文化密码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黄帝陵越来越成为对全球华人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尤其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具有感召力的盛典。

  2019年12月15日,延安唐乐宫剧场座无虚席,历经打磨提升后的剧目《延安保育院》在此上演,这段硝烟烽火的战争历史、生离死别的母子情,一桩桩、一幕幕令现场600余名观众感动落泪……《延安保育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剧目,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学课。剧中丰富的人文魅力和革命史诗般的情怀带给观众一次次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

  五年来,陕西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全省登记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319家,约每11.9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举办陈列展览800余个、参观人数超4000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财政投入25.6亿元用于文物保护和利用。

  弘扬革命文化,让每一孔窑洞、每一件历史实物 “开口说话”,全省共建各类革命纪念馆51座,共有70余处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对外免费开放。近五年,全省累计举办革命题材展览900余个、开展革命题材活动2400余场次,参观人数超8000万。

  拨亮一盏灯,照亮千万人。五年来,西迁精神不断激发三秦儿女坚守初心、砥砺奋斗,成为人们勇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强劲力量;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活动,让人们焕发出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2016年至今,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评出“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凡人善举”“草根英雄”等3万多名,形成了“群星”闪耀的格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年来,陕西强化文化担当,以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之根,以革命文化铸就文化自信之魂,以伟大实践夯实文化自信之基,为追赶超越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精品力作涌现 文化产业繁花绽放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考古联盟”、“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成为陕西文化旅游新IP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化表情;每一个时代都有珍重的文化记忆。归根结底,文化繁荣首先还要靠优秀的文化产品来说话。

  五年来,文艺的生命力迸发出来,收获了无数令人激荡、令人回味的精品力作。一部部凝神聚气的文艺作品,用温暖的文字、艺术的图像、传神的声音、感人的形象勾勒出陕西文化繁荣的绚丽图景。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陕西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荣列榜单。消息一出,陕西文学界顿时沸腾起来。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袭来,陕西文艺工作者迅速集结,用手中之笔、心中之歌赞美“逆行者”,鼓舞战“疫”士气。抗疫歌曲《忠诚》,被“学习强国”等众多平台转载;我省美术界创作的《不朽丰碑》《万众一心》等作品,打动人心……一件件饱含担当与使命的精品力作,记录了一个个凸显人间大爱的感人瞬间。

  无数的掌声与奖杯见证了五年来文化陕西的执着与奋进,见证了文艺工作者的担当与精神。

  “文学陕军”作为陕西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每年推出各类文艺图书近3000部。

  “影视陕军”异军突起,一批反映时代主旋律、体现陕西特点和国家水准的影视佳作接连涌现。2015年至今电视剧共备案公示198部7344集,许可发行共计56部2363集。2015年至今电影共备案立项659部,拍摄完成313部,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优秀戏剧层出不穷,进一步擦亮了陕西舞台艺术品牌;音乐创作跻身一流,连续举办十二年的陕西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响亮的文化品牌。

  2019年10月以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那位扮成唐朝仕女、拿着古香古色小扇、身着五彩飘逸霓裳的“不倒翁小姐姐”红遍全网。

  这是西安曲江近年来依托文化资源,深挖文化IP背后蕴涵的故事和人文色彩,让陕西形象通过历史和民俗的沉淀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范例。

  好作品好产品,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陕西IP”通过各类文化交流走向世界,成为塑造陕西形象、传播陕西故事的文化使者,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繁花绽放。

  2019年5月,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文化陕西”彰显吸引力。

  2019年9月,陕西举办了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彰显时代创新的陕西故事引来八方喝彩。

  五年来,陕西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旅游博览会,发起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举办“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等活动,打造一系列文化旅游新IP,使得陕西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助力我省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070.9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排名全国第三。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化花开满园春。如今,我省文艺创作百花竞放、文化产业硕果累累,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打造惠民盛宴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疫情虽阻止了人们出行的脚步,但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

  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

  从文化创作繁花似锦、文化产业日新月异,到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不断升级,孕育文艺作品、文化产品是前提,全民共享才是目的。

  2019年10月1日,陕西省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座无虚席,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地跟随着西安碑林博物馆首席讲解员杨烨沉浸于历史长河中,遨游在中华浩瀚的文明里,触摸那石头上的传统文化……这是“全民悦读 最美三秦”第七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众多活动中的一幕。

  近年来,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已经成为陕西的一张文化名片。阅读文化节以文化经典为依托,让全民阅读的氛围更浓郁。

  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虽阻止了人们出行的脚步,但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闭馆期间,全省各级图书馆、文化馆通过开放馆藏数字资源、推出线上展厅等方式,免费提供文化服务,让广大网民足不出户便能畅游知识海洋;大喇叭及时公开发布疫情信息,加强科普宣传,消除了村民的恐慌心理;有线电视免费观看,名师免费在线导学;影视精品线上观看……各种文化惠民服务,有效地助力了疫情防控。

  五年来,陕西依托文化资源,众多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基础设施日益普及;各地不断开展戏曲、剪纸、民歌、腰鼓等优秀传统文化下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戏剧大赛、民歌大赛、锣鼓大赛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我省持续举办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阅读文化节、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暨全省广场舞展演、合唱展演、“群星奖”优秀作品展演、“荟文化·惠生活”陕西文旅惠民演出季、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等示范性、品牌性活动,扩大文化对外交流,增加群众文化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陕西共有公共图书馆113家,建成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652个,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92个、文化馆总分馆制97个。2016年以来,我省共购买各类演出近6000场,送到社区村镇、厂矿企业、中小学、大专院校、驻地部队等,丰富全省不同层次群众文化需求。

  经过五年的努力,陕西不断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突出提升文化生活品质,让百姓共享文化惠民成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的陕西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新时代。文化陕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最情深的表达,书写陕西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用累累硕果,举起文化大旗,迎接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