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精品彩陶文物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
2020-04-10 09:05:33来源:陕西传媒网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礼记•月令》有述:“(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郭沫若称其为“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肥沃丰饶的中原大地,为史前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给养,也孕育出高度发达的“彩陶文明”。近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文物局等多家文博单位协办的“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大型精品彩陶文物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带领观众一同探索华夏文明的根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7c50390-e3e6-4133-b645-edb8a69e28a8

  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8000年前彩陶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萌发,先民们将所思所想和对自然的观察化为图像,定格在陶制器具上。5000年前,兴盛于渭水流域的庙底沟文化,以彩陶为标识,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阴山的广大区域,掀起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构建起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本次展览汇集16个省、市、自治区的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及相关精品文物,是迄今为止国内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通过渭水流域彩陶发展历程的纵向脉络以及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橫向切面,勾勒岀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文化融合、社会一统的壮丽图景。       

  展览分别从“艺术•源流”“观念•社会”“寻根•中国”等几个方面向观众展示彩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在交流传播中的融合变化,“距今10000年前后甚至更早,亚欧大陆的中国、俄罗斯远东、西亚等地陆续出现陶器。伴随制陶技术的发展,在距今约8000年,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率先出现最早的彩陶,中国老官台文化彩陶即是其中之一。”据专家介绍,从世界范围来看,彩陶出现时间最早、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大多位于气候适宜黄土与河流发育的中纬度地区。一方面,这些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最适合发展农业和定居村落,为彩陶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黄色黏土适合制作精细的浅色陶器,是绘彩的理想载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dea91798-1f9a-49e0-a965-9a5aa7f520f6

  在参展的彩陶上很多都绘有鱼纹和鸟纹图案,如最有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学术界认为这类陶器源于以鱼或鸟为族徽的氏族。“彩陶的鱼纹饰多为侧面形象,且多会展开两组四个对称的鳍。这种纹饰需要应用从背上俯视点于一体的观察表现手法来呈现与塑造,该手法是我国传统艺术散点透视的源头,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几例鱼头形象便属于其中典型。”专家称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彩陶鱼纹饰直观展示了人们将自然界物体逐渐转变为符号的过程,也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先民在制造彩陶时将观察到的动物投射于器物上,认为万物均有其生命,这种人与物交融、万物有灵的认知便是天人合一的雏形,史前审美具备的天人合一审美观念可见一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4be2f5b-997f-47ba-8bef-8d94df633f21

  “这是位安静的美男子吧!”“哈哈,这个怎么长得像我朋友。”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以奇特的造型让观众忍俊不禁,这件陶瓶的瓶口塑造为一个梳着齐耳短发、圆脸、高鼻、扩耳的人头形像。人物的眼睛、鼻孔、嘴和耳洞处都有镂空,非常形象生动。鼻子、耳朵是捏塑而成的,立体感强。瓶身绘制三层连续的花卉纹,象征人物的衣服。陶瓶集圆雕、刻划、捏塑、镂空、彩绘等多种装饰手法于一身,是大地湾遗址彩陶中的精品之作。专家认为,这件人物造型的彩陶瓶应该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可能用于某种特殊仪式当中,反映出先民们的自我意识和原始信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70c8f0e-f3b6-4808-a15c-d32af875b2f9

  此外,花瓣图案的彩陶器皿也引得观众驻足。如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的“花瓣纹彩陶壶”,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之作,陶壶器形小巧,纹饰秀丽,质地细腻,涂有红色陶衣,表面磨光。上腹部绘有一周五瓣花纹,黑彩的弧边三角纹形成花瓣的底色,三角纹之间的留白形成花瓣,并以白彩勾边,使得花瓣醒目而突出,花瓣中间绘制深红色圆点,形成花心。据了解,这种非常写实的花瓣纹,是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在被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借鉴吸收之后,施彩颜色更加艳丽多样,绘制步骤更为精细讲究,发展成为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彩绘纹样。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免费对公众开放,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陕西历史博物馆目前实行实名网络预约参观制度,仅接待散客(个人)预约,每日限额参观2000人。观众需提前2日(含当天)预约,可关注“陕西历史博物馆”,点击右下角“我要预约”。或关注“陕西历史博物馆票务系统微信公众号”预约,预约成功后凭西安“一码通”绿码取票入馆。(记者 王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