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20-07-23 10:27:29来源:陕西网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编者按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产业协作的大背景下,苏陕协作架起了江苏与陕西“携手奔小康”的桥梁。在江苏干部入陕挂职工作的同时,每年也有大批陕西干部到经济更加发达的江苏各地挂职,学习先进经验。江苏干部北上助力陕西脱贫攻坚,陕西干部南下学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

  苏陕一家亲,携手奔小康。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是什么?江苏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启示?我们该如何借鉴江苏的成功经验?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邀请部分在江苏挂职的陕西领导干部,请他们谈谈这一年来的心得体会和感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即将推出的系列文章能为陕西的追赶超越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送陕西在江苏挂职干部的文章,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讲述他们的挂职体会。

  今年5月, “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后,许多人惊奇地发现,100个县域中江苏足足占了四分之一,达25个之多。前五名中江苏包揽了四个;前十名中江苏占了6个。高速发展的县域经济,正在成为江苏经济全面发展的一张“王牌”。

938242a138cde1380572f1b793e8921

  江苏“霸屏”百强榜的背后,是近年来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然,也仅仅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17年年底,党的十九大闭幕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第一站来到江苏徐州,强调江苏要走一条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201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超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以全国1.1%的国土、5.8%的人口,生产了10%的经济总量,人均总量超过中等偏上国家收入水平。

  当年年底,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苏有86家企业入围,全国排第二。其中苏宁控股集团和恒力集团两家企业进入前十。

  2019年江苏经济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6.1%的增长数据,9.96万亿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人均GDP达12.36万元,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地级市苏州的GDP总量达到1.93万亿,距离2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按照世界银行2018年对各国的GDP统计数据来看,江苏一省2019年的经济总量比肩澳大利亚和西班牙,超越墨西哥。

  巨大经济总量的背后,是江苏近年来追求“强富美高”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高过广东。2018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1万元,高过广东的3.58万元。今年1月14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江苏居民平均收入水平2019年已迈入“4万元时代”。

  江苏近年来经济高质量迅猛发展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其上市公司的绝对拥有量领先全国。截止2020年6月,江苏共有439家企业在A股上市,该数量已远超北京和上海。

  作为一个面积不是很大,自然资源也并不丰富的省份,江苏今天的经济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是什么?江苏的发展路径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我们该如何学习借鉴?

  也正是带着这些疑问,我受陕西省委安排于2019年8月南下,到江苏省发改委挂职学习工作一年。

  挂职是方式,目的是学习。这一年中,我从一名旁观者、局外人变成了江苏建设的参与者和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

  就我个人体会感受而言,我认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启示一,浓厚的营商文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持之以恒打造营商文化。

  这一年中,我多次前往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调研县域经济,也曾前往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美誉的南通考察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发展。几乎每一次调研结束后,我的思想深处都会有深刻的体会——江苏的经济发展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这片土地上浓厚的营商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对人才的高度吸纳,还是国内外资本的聚集,抑或是高端制造业的先进。可以说,浓厚的营商文化环境,是江苏这些年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强大内在动力源。

fac6f1752a024a20c6ec906c78b8597

  所谓营商文化,说简单点就是一种商业氛围,包括全社会对商业的重视和热爱,对实业的重视,对企业家的尊重。江南自古就是商贸重地,商业文化的传承从未间断。用现在的眼光看,营商文化就是优质的投资发展环境、浓厚的发展氛围、高度的商业文明。站在我们执政党的角度看这种营商文化,就是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体现,只不过在江苏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骨子里了。

  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营商文化的积淀,才使得这里自下而上形成了一种很惯性的创新思维意识和主动作为意识。与此同时,由于全民重视营商文化,所以这里的企业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能最大程度的释放活力。由于营商文化发达,加之地理位置特殊,使得江苏长期以来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大开放格局。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说明,没有好的营商文化支撑,一个地区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必须重视营商文化的打造和构建。营商文化这个“短板”必须补。只有营商文化和传统文化并驾齐驱,我们才有可能更快的发展。文化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做起,从营商环境的打造入手,从个人的观念改起,破除抑商观念,培育商业意识,积淀文化氛围,构建商业文明。

  启示二,抢抓机遇、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和政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乡镇工作,当时也曾随领导一起到江苏无锡等地调研学习乡镇企业,我们的乡镇企业也是遍地开花。考察学习后我发现,我们的乡镇企业和江苏之间是有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

  差距的拉大是在90年代中后期,由于产权模糊、政企不分、市场需求等综合原因,全国的乡镇企业发展都遇到了瓶颈。国家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发展难题,大力开展以放开放活为主的“双放”改革,全面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转型升级。我们的乡镇企业当时几乎都“一刀切”的关门倒闭,而江苏的做法是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政府主导组织让他们通过政策转型升级。转型就是让他们朝着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变,升级则是让他们朝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改制。

  今天的江苏企业云集,一些经济发达的区县甚至一个乡镇就有上千家企业,年产值上亿的企业非常普遍。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当年的乡镇企业转型和升级而来的。

6bebe7ce3da13296d6fd6318ed4d785

  当年乡镇企业的成功转型,直接推动江苏从一个农业大省快速发展为工业大省。这个机遇江苏人、浙江人抓住了,我们错失了。

  善于抓机遇、能抓住机遇,江苏的这一点让许多外地来学习的干部都很佩服。比如江苏办了一个网站叫“江苏一带一路网”,专门介绍和宣传和“一带一路”这个国家战略有关的资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那次讲话对江苏影响很大,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后来做了一个新媒体就叫“交汇点”,这个新媒体在江苏深受干部群众认可。

  江苏意识到“一带一路”是个大文章,所以我所挂职工作的江苏省发改委有一个“一带一路处”,专门负责和“一带一路”有关的工作。

  如果说“一带一路”和“交汇点”放大了江苏向东开放的优势、做好了江苏向西开放的文章,拓展了江苏对内对外开放的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那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则让江苏的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更大的机遇。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于“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长”,曾有一个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既包括了“长三角”成员现有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包括潜在优势的培育挖掘。

  此外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定位也很清晰,他说如果没有上海的引领支撑,就不会有长三角的今天。所以今后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将积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战略协同、加强规划对接,从而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共赢。

  在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国家战略的同时,江苏给自己“长江经济带”中的定位和作用也非常明晰。“长江经济带”覆盖了11个省市,江苏给自己的定位是:利用良好的水运资源和完备的运输网络,加之科教领先、开放型经济活跃的自身特点,让自己不仅要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交汇地,同时也是深化改革的先锋军、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部署就是中央决策部署在江苏政令畅通的体现,就是讲政治、顾大局,就是“四个意识”的具体体现,这保证了江苏高质量发展方向正确,行稳致远,走在前列。如今,我们陕西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入国家战略。今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时,提出陕西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希望能将陕西打造为内陆开放新高地;今年5月,国家层面出台“有关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这些都是我们的重大机遇。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全面贯彻落实,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启示三,立足发展阶段科学施策,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累积基础,要全面精准科学发展。

  江苏今天的经济强也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而是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农转工”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乡镇企业崛起阶段。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1984年,全江苏省乡镇工业的总产值就突破了200亿。1988年,华西村一个村子的集体资产就达到了一个亿。

  有人说是“苏南模式”催生了乡镇企业,也有人说是乡镇企业成就了“苏南模式”。可以肯定的是,江苏人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发展企业的重要性和工业的重要性。后来乡镇企业发展在全国遇到了瓶颈,江苏抓住机遇、利用国家开放搞活的政策对这些乡镇企业进行升级换代和股份制改造。集体资本大量退出,民营资本大量进入,从而迎来了一个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

  江苏的第二个阶段为90年代开始的“内转外”阶段。其标志性事件为1994年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把“推进江苏经济国际化”作为江苏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三大战略之一。苏州和昆山就是在那个时期崛起的。

  江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为“创新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开始于2006年,当年全省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促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了将创新打造成为江苏的一张世界名片,2011年江苏省召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会”,全面部署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任务。有名的“创新40条”、“人才26条”都是在这个阶段出台并实施的。

239ef3151cd6303e84ff9ace67f8fcf

  创新让江苏的经济发展可谓如虎添翼,徐工集团、恒瑞医药等一大批带着“中国制造”烙印的企业开始纷纷走进世界市场。创新让江苏的高新企业由原来的5200家增加到1.8万多家,新材料、环保等产业的比重和规模居于全国前列。“创新”目标的提出和实施,使得江苏已经成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

  2018年,遵照党的十九大有关新时期发展目标的部署,江苏开始全面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提出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于江苏而言成效却非常明显,比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三大攻坚战进展积极。

  如今的江苏,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日常和江苏领导干部交流,他们认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现代化探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江苏的任务,也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时代定位。

  从江苏发展阶段来看,每一个阶段都能抓住机遇,精准科学施策,所以每个阶段任务完成的都很好,保证了江苏经济的可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催生了质变。

  站在江苏看陕西,我们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初级阶段的任务还未全面完成。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要求,紧扣陕西发展历史阶段,按照“三个经济”的部署,精准施策,追赶超越,是我们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启示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项目为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要坚定不移抓项目。

  在江苏挂职工作这一年,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地区从上到下都在抓经济建设、都在抓项目、大抓项目。有江苏干部告诉我,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经济总量之所以能增长超过100倍,就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江苏抓经济建设、抓项目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江苏省每年都会有200个左右的重大项目分配给省级领导来包抓联系,每一个项目都会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协调跟进和服务。领导每年至少两次专题协调所挂钩联系的重大项目、解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以项目为王抓发展,江苏干部把它形象地称之为项目经济。我理解,所谓项目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投资来推动产业内外循环,以建设为核心手段来聚合要素裂变,以项目为主要载体来集成放大成效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和模式。

  江苏这些年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发展项目经济从未放松。几十年来,一以贯之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的共识,项目已经成为各市县之间你追我赶、比拼争先的重要标志。江苏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单的背后,本质上是一大批重大项目在做支撑。比如201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当中,31个制造业行业中有9个实现两位数字的增长,这与当年总投资9000亿以上的省级以上40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直接相关。从2019年设区市的情况来看,南京的成绩很是引人瞩目,2019年12月25日举行的中共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披露,2019年全年签约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1.6万亿,其中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800个。即便是有了这样的成绩单,南京市依然不满足,他们提出要把2020年作为“招商项目建设突破年”,同时也确定2020年为企业服务年,全力狠抓项目促发展。

5c23a92ed30438f6cd9a73b4ef0afe8

  今天的江苏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好几个重大项目落地,项目经济已经成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力军。

  我有一次去江苏省领导处汇报工作,他给我谈到说江苏这几年为抓项目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最有名的就是省市县联动机制。也就是说,招大商、引大资和实施大项目不仅仅是某一级政府、某一个地区的事,而是事关全局、全域。县上能力达不到市上给予协助,市上条件不成熟省上出手相助,在这样的灵活机制下和大环境下,就没有招不来的大商,没有实施不了的大项目。

  江苏经济有今天的强大,和他们持之以恒抓经济、项目为王抓落地的干劲是分不开的。所以下一步我们也要扭住项目不放松,持之以恒抓发展,要坚持不懈地围绕发展抓项目,聚焦项目抓落地,保障环境促实效。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火热局面。

  此外我们还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省市县联动促项目,充分调动各级招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有工作必须都围绕经济发展、聚焦项目建设,从招大商、引大资入手,创造宽松环境,抓大项目、大抓项目。

  启示五,干部和人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要以人才为本强保障。

  在江苏工作的日子里,随我一起来挂职的陕西同事经常私下讨论说,江苏干部的作风很扎实,状态普遍非常好,基本上每个人对工作都充满了激情,都希望比别人干的好。江苏人自己说,江苏的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干部是核心因素,他们称之为“干部经济”。大家对江苏干部的这种状态都非常好奇:江苏干部的自觉性和执行力怎么这么强?

  我了解这一方面是和工作环境、包括待遇有关,另一个方面和已经形成的服务发展的行为习惯有关。关于如何服务发展经济,江苏省职能部门从理念到思路规划,从政策举措到落地服务都有一套很成熟的运作流程。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全社会都在高效率运转。在这个流程当中,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影响了整体结果,大家都会谴责,令他抬不起头。所以大家都很努力,也非常享受这种努力付出之后,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我去昆山专门就服务企业与当地发改部门负责人谈,她说:“服务企业,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我们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应该不应该的想法”。

  关于干部,我在江苏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干部们都喜欢去基层工作,都愿意呆在县上和街办、甚至乡镇。除非是组织调整需要,否则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到市里、省里来工作。

  我曾私下问一位当地干部原因,他说江苏越往基层去干部的待遇越好,工作也容易出成绩。如此一来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都留在基层了,基层的工作也就不可能干不起来。他还说,这和江苏“三项机制”(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落实的彻底有直接关系。

  江苏的县域经济非常发达,一个街办、乡镇动不动就有几百上千家企业,产值动辄上亿、几十亿,这样的“成就感”对于基层干部而言非常有吸引力,当然就能留住人才。所以江苏的这个现象也充分说明:基层要发展,必须留住人才。

  人才问题是全国性的老话题。关于人才问题,江苏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长江村党委书记、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郁秋霞的观点,她认为引进人才固然是关键,但比引入更重要的是用什么机制、办法留住人才。郁秋霞还举例说,高端人才、尤其是海归人才他们是很看中待遇和房子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但这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高端人才来说,相对于物质,他们更看中的是发展空间和人文关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人才的重视,在江苏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和氛围。

  还有一件事对我刺激很大。2019年秋天我去昆山调研,和当地企业高管、上市公司老总座谈时听到他们谈到一个发展思路为“东接上海、西连三线”。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东接上海”这个很好理解,昆山和上海本来就是邻居。可是“三线”大多数在西北啊,你们怎么连。他们就告诉我,他们对接的主要是陕西一带三线企业的技术和人才。

  他们有人告诉我,自己就是从陕西走出来的,甚至还有人就是从我工作过的凤县走出来的。对此我起初很是吃惊,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人当年都是陕西一些三线企业的技术骨干、工程师。而陕西有相当一部分三线企业是从上海等地迁过去的。后来内地的三线企业开始萎缩,一些“老上海”就想回上海,但由于上海户籍制度过严回不去。就在这时候,和上海毗邻的江苏昆山就向他们主动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们来昆山落户。

  昆山距离上海很近,这些技术人员当然很乐意。于是这些人后来就大多选择了留在昆山依靠自己的技术创业,据说有30多人在上市公司当起了老总、高管。

  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后很是郁闷,这些人才当年要是能留在陕西创业多好啊。

  为了招引人才、留住人才,江苏可谓做足了功课。比如苏州下辖的太仓市有一个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里面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来自西安、来自西工大。当年为了吸引西工大在太仓建研究院,太仓市直接斥资几十个亿,在太仓市环境最好的地段为西工大修建了研究院办公楼。太仓市为什么这样做?目的很直接也很简单,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吸引海内外的人才。

  江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告诉我们,干部和人才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氛围、激发干事潜能,促使干部各尽其能,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启示六:高端高新产业的引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要盯住高端抓发展。

  在江苏的整个经济发展布局中,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将高端高新产业作为他们核心技术产业来培育打造。日常招商引资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往往也是首选。因为江苏已经充分认识到,只有高端高新的产业,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才能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今年6月中旬我去南京市江北新区调研,调研结束后就一个感受:这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太发达了。无论是“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还是“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江苏创新中心”,这些项目都是世界领先的产业。

  南京江北新区有一座基因大厦,“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江苏创新中心”这个项目就在这座大厦中。中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这个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有关人类基因研究机构。当年南京为了这个项目投资了4.1亿人民币,每年的维护费约2500万。起初许多人都担心这4.1亿会有多大的产出。结果也就两年时间,这个平台上聚集的企业估值超过了300亿人民币。

  以苏州为例,2019年1至6月,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计7464.42亿元,其中内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39.57亿元。

  江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舍得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进行投资。高投资必有高回报,有数据显示,2015年,江苏全社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就达1800亿人民币。而2015年,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就超过6万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省有高新技术企业10689家,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62个。当年的江苏省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到了44.4%。

  依照江苏省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法,今年江苏将大力发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有6个要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与此同时,发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杆工厂都是江苏对制造业高新化提出的具体要求。

  我们陕西近几年高端高新产业发展迅速,以三星半导体为代表先进制造业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也会走在前列。(作者系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现挂职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