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帮扶 蓝田灞源处处"香"又"甜"
2020-09-02 15:37:59来源:西部网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西安国际港务区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帮扶 蓝田灞源处处"香"又"甜"

  蓝田县灞源镇是灞河源头,往年因缺少产业支持,是个贫困山区。三年前,西安国际港务区根据灞源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发展了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对灞源镇实施产业帮扶,让村民们在家门口种植香菇和甜玉米,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

西安国际港务区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帮扶 蓝田灞源处处"香"又"甜"

  小香菇助贫困村成变星级村

  8月26日,记者来到蓝田县灞源镇沟口村食用菌产业园,每个大棚安装着补水管道,还有温度剂和湿度剂,上千袋食用菌菌棒一排排码在架子上。

  "你看我们这个香菇,捏着很瓷实,有嚼头,口感好。"沟口村党支部书记邢可锋指着一颗香菇说,"虽然第一茬还没到上市时间,已经有人上门要付订金收购。按照目前香菇的市场价,产业园今年预计有120万元的收入。"

  国际港务区2019年投入扶贫资金228万元,为沟口村修建了39个香菇大棚的食用菌产业园,占地21亩,放置12万袋香菇菌棒。邢可锋告诉记者,食用菌产业园为20名建档立卡户安排了岗位,每个人每年务工收入1.2万余元。香菇菌棒每年会产三茬,每个菌棒能产出2斤左右,销售后每年除了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纯利润,还会为13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分红1000元。

  李家硷村食用菌产业园国际港务区投入近百万元,修建了产业路、冷库和烘干房,49个大棚投放了16万袋菌棒,全村1137个人入股,2019年为村集体带来70万元的收入,安排了40多名村民在此就业。

  香菇产业规模的壮大所带来的实惠,让李家硷村村民看得见摸得着,这里成为蓝田县2019年的"产业星级村"。

  建档立卡贫困户魏智荣便是香菇产业受益者之一。2017年之前,魏智荣靠家中2亩田地每年收入七、八千,自从到村集体香菇产业园打工后,他每年可以挣近5万元,已经实现脱贫。

  "近期,我们会组织专家对灞源香菇品质进行鉴定,与蓝田县政府积极协调,努力促成灞源镇的香菇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将香菇品牌做大做强。"国际港务区农水局副局长、国际港务区驻灞源镇扶贫工作队队长陶亮告诉记者。

  2017年起,国际港务区帮扶蓝田县灞源镇万军迴村、南石门村、磨岔村、李家硷村、沟口村、青坪村,为6个村投入1953.24万元帮扶资金,除了香菇种植,还发展中蜂养殖,甜玉米、油葵种植、光伏发电等项目,壮大了各村的集体经济,改善了各村的基础设施。

西安国际港务区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帮扶 蓝田灞源处处"香"又"甜"

  甜玉米铺就幸福路

  从李家硷村出来,沿着灞河往青坪村走,路越来越窄,但景色越来越美,路两边种的最多的就是甜玉米。

  青坪村主要以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土豆等。四组村民、建档立卡户李祥军告诉记者,他们组48户178口人以前出行是2米宽的土路,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为解决村民农作物运输和安全出行问题,经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商议,由国际港务区投入24万元帮扶资金,将这条路改造成长180米,宽3.5米的水泥路,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港连幸福路铺就了村民的幸福之路,让他们的甜玉米走了出去,也让外面的旅游爱好者走了进来。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国际港务区采用"公司+农户+村委"形式,从2017年起在青坪村种植80余亩甜玉米,鼓励建档立卡户优先种植。现在,每亩甜玉米地产值约3000根,每根甜玉米以0.6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每亩产值约2000元,预计可为村民增收15余万元。

  灞源镇青坪村党支部书记李祥岐告诉记者:"原来我们都种的是普通玉米,一亩地收入500元左右。在国际港务区的帮扶下,我们种上了甜玉米,每亩可以收入2000元,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都很高。"西安恒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宝成表示,他们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地膜等种植材料,免费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与指导,还上门收购。此外,国际港务区和蓝田县分别给青坪村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在青坪村打造食用菌大棚种植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

  据介绍,除了产业帮扶,国际港务区还在灞源镇投资了70万元实施太阳能光伏项目,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对部分村民房屋进行了修缮,修建蓄水池等基础设施。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国际港务区帮扶灞源镇6个村子的脱贫任务,我们有信心实现。"陶亮说,"这种信心缘于这几年打下的基础,每个村现在都有两到三个村集体产业,我们接下来会与蓝田县政府积极协作,利用国际港务区的资源,巩固贫困户长效脱贫的机制和成果,实现灞源镇村民真正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通讯员 陈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