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 脱贫实 汉中勉县产业扶贫工作掠影
2020-09-24 14:33:5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产业强  脱贫实 汉中勉县产业扶贫工作掠影

勉县工厂化种植双孢菇生产线 摄影 蒋虚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金黄的稻谷、火红的辣椒、翠绿的猕猴桃......金秋时节的汉中勉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勉县现有农业人口33.4万,占总人口的77%,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片区县。脱贫攻坚以来,勉县紧抓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科学谋篇、合理布局,推进农业产业高效、优质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产业强  脱贫实 汉中勉县产业扶贫工作掠影

茶农在勉县小河庙高山茶园采摘春茶  摄影 蒋虚

  多重覆盖  广开增收渠道

  勉县按照“县有品牌、村有特色、户有项目”的思路,聚焦产业扶贫,因村、因户施策,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勉县出台产业直补政策,投入资金2683万元,激励贫困群众自主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带动6500多户贫困户增收;创新“党支部+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带贫经营主体163家,确保贫困村至少有1个带贫主体,带动640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三变改革”,111个贫困村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3330万元,村集体经济活力迸发,土地股份合作社改革经验在陕西省推广;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中长期产业覆盖11000多户贫困户。

  大投入带来大成效。四年来,勉县共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5亿元,实施产业项目近千个,将贫困群众有效地嵌入到产业增收之中,近4万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产业强  脱贫实 汉中勉县产业扶贫工作掠影

农户在勉县金泉镇墓下村瓜蒌产业基地采摘瓜蒌 摄影 蒋虚

  调优布局   催生产业活力

  百姓富不富,产业要对路。勉县位于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垣巴山,自然资源丰富。勉县因地制宜,制定了“南山茶、北山药,丘陵辣椒干鲜果,平川粮油菜畜禽”的产业布局,出台《“3+X”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形成了3大产业主导,7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蓄势待发。

  目前,勉县建成茶园19.2万亩,年产量1余万吨,产值近15亿元,迈上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快车道;中药材种植12万亩,大宗药材年产量7000余吨,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新突破;抢抓全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机遇,加大奖补力度,新发展猕猴桃1.7万亩,挂果面积5000亩。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勉县辣椒产业从无到有,种植面积3万亩,引进加工企业2家,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成为新的脱贫增收短平快项目;以香菇、木耳、双孢蘑菇、玉木耳等为主打的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栽培量由600万袋增至1700万袋;蚕桑产业活力重现,栽桑3.8万亩,年养蚕5200张,产茧218吨,蚕桑产业蓄势“破茧”;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养殖场24个,饲养量4.2万头,效益逐年增长,成为生猪产业的有效补充;“天麻鸡”、茶乡跑山鸡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鸡养殖量10余万只,开启了林下经济绿色发展新局面;在张家河、漆树坝等10个镇发展中蜂2万余箱,年产蜂蜜200吨,产值达3000万元;发展稻虾、稻鱼、稻鳅、藕渔连作基地13个2500亩,“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通过强化政策支撑、财力支撑、科技支撑,勉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特色农业规划发展、优质农业集群发展”优势日益显现。

  三产融合 打造产业高地

  勉县持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在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推进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勉县建成“联合党委+扶贫产业园”15个,涉及稻渔连作、茶叶加工、蚕桑、中药材“种、加、销”一体化建设、养蜂-蜜源植物培育等多个产业综合体。支持、培育扶贫工厂5个,入园务工、入股分红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勉县以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为重点,合理规划建设了一批保鲜库、烘干室、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草制品加工、青贮加工等设备,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全力打造县域农业特色品牌,获得有机产品认证4个,绿色产品认证3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9个,勉县黑河猪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品牌;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勉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专业合作社919家,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8个。培育职业农民820,创办家庭农场216家。

  同时,勉县还建立了“产业扶贫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举办消费扶贫签约大会,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热销。 (文 蒋虚 付丽娅 编辑 冯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