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貌绽放“云”端
2020-10-31 17:07:0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冯钰颖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一直以来,绿色是榆林发展的底色,经过当地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横亘区域北部的毛乌素沙漠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森林城市的新招牌。如今,‘塞上森林城’的建设正在持续刷新生态‘高颜值’。”10月29日,在“云上解码幸福中国”外媒记者云参访——“治沙还绿解码幸福榆林”专场活动上,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谢宏向外媒记者介绍榆林时说道。

榆林新貌绽放“云”端

视频连线现场 摄影 李欧

  此次活动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联合探索的一条城市“云外宣”之路,来自巴基斯坦、格林纳达、格鲁吉亚等12个国家、22家主流媒体的记者,通过“云”参访形式线上互动,将以往的“面对面”变成“线连线”,“手握手”变为“屏对屏”,深度解读榆林在治沙还绿、脱贫攻坚、能源化工等领域的成就。

  由黄变绿  为世界治沙贡献智慧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曾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榆林北部风沙区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提起榆林,“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是榆林留给世人的印象。

  近70年来,榆林市持续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运动,全域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248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0.9%提高到34.8%,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明显减轻;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立荣向外媒记者分享榆林治沙经验时表示,榆林坚持生态立市,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多方筹资,保障治沙绿化,并通过机制创新、科技示范、产业带动,使全市生态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榆林在全球同类型沙漠地区率先实现了沙漠化逆转,生态环境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取得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巨变,榆林人民把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谱写了“战天斗地”的治沙史。

榆林新貌绽放“云”端

榆林勾勒塞上生态山水城市蓝图 供图 榆林市委宣传部

  如今,一行行碧树,一湾湾梯田,一片片田园,向世人展示了榆林林业建设的成就,昭示着榆林由“黄”变“绿”,成为一颗绿色的“塞上明珠”。活动中,嘉宾及外媒记者们观看了榆林城市形象宣传片,并和陕西省神木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进行视频连线,了解毛乌素沙漠之变。

  外媒记者纷纷表示,土壤沙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生态挑战,榆林人的治沙精神令人倍感鼓舞,榆林治沙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经验,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

  由绿变富  为全球减贫提供方案

  榆林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践行了一种理念。增绿又增收,治沙又治穷。

  近年来,榆林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48.63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1.8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6.3%降到0.6%,截至目前,1.82万贫困人口已具备退出条件,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9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榆林新貌绽放“云”端

榆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摄影 李欧

  榆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冯建兴向外媒记者介绍扶贫经验时表示,榆林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类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同时,榆林市坚持目标标准,全面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和金融扶贫,精准施策,统筹资源,构建起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奋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成色。

榆林新貌绽放“云”端

榆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供图 榆林市委宣传部

  互动环节,来自约旦的记者Hamza Alfather通过现场连线针对扶贫模式推广进行提问,榆林市佳县王宁山村第一书记杜军锋回答说:“榆林通过建设扶贫农场,发展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加工合作社等,解决留守农民的就业问题,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榆林23.9万名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全覆盖,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的3013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0206元,年均增长27.64%。“绿起来”也“富起来”,榆林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由富变强  向世界一流能源基地奋进

  榆林市作为我国第一产能大市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滚滚能源犹如一条条血脉,从榆林送往中国的四面八方。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榆林的必然选择。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成为榆林市加快“资源型榆林”向“创新型榆林”转变,打造能源经济“升级版”的缩影。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四级调研员李孝伟现场介绍了榆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技术路线广、产业链长、产品规模大是当前榆林市发展能化产业的亮点和优势,已落地的项目可以实现“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发展,对推动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榆林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广泛持久地狠抓生态建设,榆林也因此获得“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通过本次活动,外媒记者看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榆林,真切感受到榆林人民为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见证了“沙漠之城”向“绿色之城”的华丽转身,并纷纷赞叹榆林新兴产业焕发的勃勃生机。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榆林市将全力完成“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城市”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三大目标的建设任务。(文 白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