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白水:创新发展模式 集体经济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0-11-06 11:35:0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11月5日,由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的“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白水专场在白水县和家卓村举办,白水县副县长秦奉举介绍了当前该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渭南白水:创新发展模式 集体经济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白水县副县长秦奉举介绍当前该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摄影 刘嘉宸

  秦奉举介绍,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也是国定贫困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白水县紧紧围绕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定将其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狠抓政策落实,强化帮扶力度,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白水县累计实现15668户53505人脱贫,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2月,白水县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36%。剩余1068户1951人将于2020年底脱贫退出。

  党建引领 锻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行走在和家卓村和园田园综合体(以下简称“和园”)内,到处庭院深深,小桥流水,民俗博物馆、科技体验馆、无动力游乐场,一座座惠民场所鳞次栉比。花卉玻璃温室、香菇种植大棚、草莓温室大棚,在园区深处,十多座钢铁设施大棚整齐排列,里面种植的果蔬花卉十里飘香。

渭南白水:创新发展模式 集体经济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和家卓村第一书记宋倩苗介绍和家卓村和园项目发展情况 摄影 刘嘉宸

渭南白水:创新发展模式 集体经济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和家卓村和园内,花卉玻璃温室内盛开的鲜花 摄影 刘嘉宸

  谈及和园内繁多的特色产业,和家卓村党总支书记马俊满是笑容:“和园的建立,得益于村党委抓住扶贫的机遇,创新推行‘党建+集体经济+产业园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平台‘先行一步’。” 

  马俊介绍,在过去,和家卓村曾是白水县远近有名的“难题村”,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2人,属白水县63个贫困村之最。如何真真正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而不是只修路灯,平道路,做样子,2017年和家卓村党委决定从发展集体经济破题。

  据了解,2018年以来,和家卓村村两委坚持把党组织建到产业链上,推行了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核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改革并成立了渭南市首家村集体经济组织——杜康镇和家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使村集体经济产业从“无”到“有”,为产业发展搭起了新平台。

  截至目前,和家卓村累计通过村企共建投资9100万元人民币建设500亩和园田园综合体,形成了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民俗特色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园区建成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1000万元人民币,解决200余名群众就业,带动群众直接增收280万元,集体收入90万余元人民币,集体经济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造血”新引擎。

  创新发展模式 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又是一年丰收季,11月5日,在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美华果业”),56岁的脱贫户李贵杰正在将散发着诱人果香的红苹果装箱,再过几日,他亲手包装的这批白水苹果将飘洋过海,供往马来西亚市场。

渭南白水:创新发展模式 集体经济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内,在自动化选果线上工作的工人 摄影 刘嘉宸

  李贵杰所在的美华果业成立于2014年,原本只是当地的一家从事苹果供销的小公司。2016年,美华果业需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但按照传统“农户+企业”的点对点供销模式,部分果农和贫困户的果园面积与收入不成正比,很难调动他们扩大种植的积极性。

  对此,美华果业党支部通过与尧禾镇党委、果农多方探讨,提出果园托管的想法,党员带头参加托管,帮助群众打消疑虑。2017年,美华果业、村镇党委和果农党员代表合力成立了尧禾镇产业发展联合党总支,打破条块壁垒,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园区)+贫困户”的组织模式,产业发展实现“一条心”。

  “目前,尧禾镇产业发展联合党总支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已带动243户,1003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托管果园面积已达到12000余亩,群众亩均增收1900元人民币。” 秦奉举表示,“2019年,这项果园托管带贫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可以说,我们通过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为全县蹚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的乡村振兴之路。”(文 刘嘉宸)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