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深处 汉中市镇巴县缘何三次捧回国家级荣誉
2021-03-16 11:21:50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巴山深处 镇巴缘何三次捧回国家级荣誉

  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镇巴县扶贫办主任马维钦、镇巴县泾洋街道蒿坪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峻峰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中共镇巴县委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是继2016年镇巴县委书记赵勇健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年镇巴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以来,镇巴第三次荣获“国字号”表彰。

  一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省级深度贫困县,缘何能3次捧回国家级荣誉?这背后记录了镇巴29万干部群众的辛勤和汗水,也见证了大巴山腹地一座山城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辛历程。据统计,镇巴累计实现57240人脱贫,129个贫困村出列,整县成功脱贫摘帽。该县连续4年获得省级、市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等次,实现市对县目标责任考核“七连优”。

  党建引领 夯实干事基础

  正是春耕备耕时节,李峻峰带着镇巴县园艺站的技术员来到蒿坪子村,指导农户修剪枇杷树和李子树。作为蒿坪子村的第一书记,过去4年来,李峻峰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教育卫生、整治村庄环境,让这个山大沟深的小村子走上了小康路。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镇巴紧扣“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主线,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力促脱贫攻坚扎实深入开展。

  镇巴创新建立县委“三个抓手”、党员“三种类型”、机关党组织书记驻村担任“一把手”的“三抓三当一引领”强党建促脱贫机制,最大限度凝聚抓党建促脱贫的强大合力。镇巴精选2800余名党员组建201支共产党员脱贫攻坚先锋队,累计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实事2.6万余件,争取帮扶资金1.3亿元,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同时,镇巴统筹198个包联单位对口帮扶129个贫困村,选派12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295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整合830名干部到脱贫攻坚“四支队伍”,为全县攻克深度贫困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镇巴依托江苏南通党校、县委党校、黎坝红色交通站等优势教育资源,对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员等开展脱贫攻坚政策法规、特色产业发展、“三变”改革等培训,有效强化了脱贫一线力量。

  民生为先 破解发展难题

  2月22日,在镇巴县城区一个移民安置点,牟文贵的家中十分热闹。

  当天,村里的家庭签约医生来随访,经过几年的签约服务,他们彼此间已如亲朋般亲切。几年前,牟文贵不慎摔伤致右膝盖粉碎性骨折,因家里穷未得到及时救治,后来导致病情恶化。在县上健康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牟文贵于2017年做了截肢手术,13075元的手术费经过报销后,仅自付1827元。他还享受着每月至少一次的家庭签约医生上门诊疗服务。“多亏了县上的健康扶贫政策,让我重拾生活信心。”牟文贵说。

  镇巴是劳务输出大县,当地老百姓伤病情况比较多。2016年初,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为9862户,是脱贫路上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如何迈过健康扶贫这道坎儿?钱不够,就财政补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爱心人士捐赠一点、民政部门救助一点;医护人员不足,就利用卫计系统改革的契机,整合县、乡、村医疗资源,建立了“2+2+1”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路远咨询不便,就开发手机APP作为远程救助平台……就这样,健康扶贫大力开展起来,镇巴也由此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这是全国唯一以健康扶贫为主要内容的获奖县。

  除了健康扶贫外,镇巴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5年来,该县先后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60个,完成投资16.3亿元。该县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78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302户31621人。全县行政村道路通畅率、电力入户率、农户安全饮水达标率均为100%。

  振兴产业 实现长效脱贫

  “我在这里干了一年多,一天有80多元工资,孩子在城里上初一,也方便接送。”在镇巴县云谷生物产业有限公司的香菇生产车间里,脱贫群众李志彩高兴地说。3年前,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线搭桥,镇巴县云谷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落户泾洋街道李家坪村。目前,该公司已建成食用菌大棚21座,菌棒生产车间和食用菌深加工厂房各1个,带动贫困户34户,户均增收千余元。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镇巴立足实际,以振兴产业为抓手,着力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以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李家坪村由省发展改革委定点包扶,针对村情和村民产业发展状况,形成了“山上兴产业,山下建工厂”的产业振兴思路。“我们在利用山脚平坦土地建设食用菌生产车间的同时,又在山顶建起了高山林麝养殖基地。目前林麝养殖数在百只以上,林麝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分红14万余元,带动入股的5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省发展改革委驻村帮扶干部程强松说。

  放眼整个镇巴县,当地依据自然生态条件,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已形成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镇巴将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群众牢牢嵌入产业链中,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鼓励129个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4万亩,魔芋、中药材种植面积均突破10万亩,生猪等牲畜饲养量近90万头,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824元增长到2019年的8737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