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区招商营商成绩单
2021-11-19 15:21:47来源:中国日报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近日,记者从榆林高新区获悉,经过榆林高新区管委会和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2021年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转载)榆林高新区招商营商成绩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21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共计签约项目49个,签约额444.3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3个,引资额79.86亿元,协议项目36个,引资额364.49亿元。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无人、工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今年5月,高新区管委会在“能源工业互联网•让榆林拥抱‘数’时代”——榆林高新区工业能源互联网高峰论坛暨政产学研资介用合作大会上,发布了首批《榆林高新区园区机会清单》,清单规划五大园区机会场景,推出30个场景项目,释放投资与合作机会200亿元,成为西部地区首家发布机会清单的园区。

(转载)榆林高新区招商营商成绩单

  主动出击,紧抓招商。

  今年三月份,榆林高新区管委会制定了关于落实加强招商引资意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榆林高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及进一步做好“六稳”“六保”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和重点招商任务。通过多项措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精准对接项目。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合肥等地多次开展精准招商活动,与南京乌江化工、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深圳科比特无人机、红星美凯龙、比亚迪等重点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二是精准谋划。高质量完成了招商地图和招商需求清单的编制,为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打好基础。按照以能源化工为核心、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延伸,形成了涵盖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的10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需求,开展小分队招商。三是提升企业服务能力,狠抓项目落地。积极推进榆林凝远、杭萧绿建、陕西鼎泰、中电光谷、航天宏图等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蒸汽、道路、水、电等基本要素保障,为企业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多措并举,促进招商。

  聚焦产业链招商。全面推进产业上下游衔接,重点围绕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产业格局,聚焦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智能无人系统、金融资本、文化创意等产业,引龙头、延链条、育集群,充分发挥远景集团、昆明嘉和、隆基股份等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引进沈鼓集团、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等重点项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制造类企业。

  紧抓重大项目确保项目落地。围绕中煤煤炭深加工(二期)、未来煤制油二期、中石油兰州石化、中科院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积极协调、紧密跟进、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新引进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加强平台招商。强化驻外(西安、长三角、珠三角)招商联络点的功能,积极联系欧亚中心,探索设立欧洲、日本招商代表处;充分发挥高新区体制优势,组建招商服务公司,以市场化手段强化招商和服务功能,强化委托招商机制,借助专业机构精准招商,与上海东方龙商务公司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榆林高新区管委会建成2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14万平米的标准化厂房、500套高端人才公寓,以及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实现190项行政审批事项、364项公共服务事项和91项省市下放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与西安高新区实现134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率先试点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等改革,率先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清单。从企业的前期孵化到后期的成长壮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不断推出亲商、安商举措。

(转载)榆林高新区招商营商成绩单

  据悉,2021年高新区引进的上海远景科技集团智能风机整机制造和储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是高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7月10日榆林高新区管委会和远景科技集团签订了项目入园协议,11月15日项目用地挂牌出让,现已具备开工条件,从项目入区到取得土地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中石油兰州石化80万吨乙烷制乙烯项目是高新区近几年来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列入国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并列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规划。项目从启动建设到建成投运仅仅用了2年时间,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项目的建设体现了高新服务、高新速度。截止10月底,中石油兰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共生产乙烯13.6万吨,产销聚乙烯产品13.97万吨,预计全年生产乙烯25万吨,产销聚乙烯产品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

  招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提升服务永远没有终点。下一步,榆林高新区将围绕“双招双引”目标,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将优化招商营商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让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