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89家 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
2022-05-06 16:56:1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宇婷责编:高岗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5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军,陕西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处处长吕永卫,陕西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处长张勇出席,介绍加速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和活力有关情况。

  王军介绍,近年来,陕西省多措并举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努力推动全省科技型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1年,陕西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89家、增幅38.7%,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8397家、增幅35.5%,连续两年新增数超出全国增幅(18.7%)近17个百分点;首次认定瞪羚企业和潜在瞪羚企业289家;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2家;上市企业69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位居西部地区前列。2022年一季度,3家企业接连在科创板上市,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与青睐。

  “十三五”期间,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各项经营指标也高速增长。2020年,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78.33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7556.01亿元,年均增长17.56%;营业收入10989.22亿元,年均增长25.25%;出口额399.90亿元,年均增长15.50%;净利润632.02亿元,年均增长24.04%;实际上缴税额388.54亿元,年均增长15.93%。陕西重汽、隆基绿能、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宝钛集团等14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陕西未来能源化工、西安巨子生物、西安天隆科技等9家企业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成为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头雁”。

  王军介绍,2018年,陕西科技计划启动重大专项,从需求端引导科研方向,设立以重大产品、重大装备研发,重大成果转化、重大工艺示范为目标的课题,总预算超过12亿元,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领衔专家制”,支持由企业承担或牵头完成,在智能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部分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带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科技活动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从业人员占陕西省就业人员总数不到4%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陕西全省1/5的出口,约一半的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成为加快陕西全省科技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从365.61亿元增长到652.03亿元,年均增长15.56%;科技活动人员从13.83万人增长到了21.81万人,年均增长12.07%;科技活动人员中的全职人员从54.16%提升到了65.03%,呈持续上升态势。

  此外,陕西省园区载体孵化,创新活动丰富活跃。目前,陕西省建设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型产业集群15个,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17个、众创空间278个,这些载体和园区培育了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

  西安高新区加快建设硬科技示范区,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获批国家试点,西安连续举办四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成为承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发展论坛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随着科技型企业数量的增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非常活跃,年均增幅22.7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万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的51.29%。中软国际、中国水电第三工程局、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院等一批大型企业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强,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均超过10亿元。小微企业专利成果产出增幅大,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

  王军表示,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陕西省研发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540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研发机构862家,增加到2020年的1091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研发机构1507家;机构研发人员从2016年的4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6.35万人,年均增长12.25%;机构研发经费从120亿元增长到238亿元,年均增长18.71%。

  目前,陕西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105家,共性技术研发平台9家,创新联合体9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11家;建设研发、中试、检测平台70余个,组建创新联盟24个,5307台(套)科研设备和仪器纳入开放共享网络。陕西省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引领,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405家。多层次企业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开放、共享、高效协同的产业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更优服务和保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