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甘泉纸房村:“红色旅游+绿色产业”让小山村迸发大能量
2022-06-30 17:35:4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宇婷责编:高岗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甘泉县纸房村“红+绿”编织“美丽乡村”新画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30153823

中省媒体采访团在甘泉县纸房村合影 摄影 王智

  夏至时节,延安市甘泉县纸房村绿意盎然,远山如黛,山前一排窑洞一溜排开,黄色与绿色相映成趣。

  近年来,甘泉县纸房村着力盘活用活红色资源,依托象鼻子湾“雪地讲话”旧址红色资源,升级打造府村川历史文化展览馆,打造四个“课堂”——“实景课堂”、“体验课堂”、“光影课堂”、“典型课堂”;开发情景教学课程《雪地大会师》;建造长征步道,精心设计长征体验线路,打造“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探索红色旅游新路子,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甘泉县纸房村“红+绿”编织“美丽乡村”新画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30153918

一基层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摄影 王智

  甘泉县委党校教师李玲介绍,甘泉县纸房村近两年全力推进的“重走长征路红色研学之旅”精品线路,吸引了全国各地及省、市、县170余个党组织11000余名党员的积极参与。甘泉县文物保护中心讲解员梁景然说:“‘重走长征路’精品线路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欢迎,有时候讲解员都忙不过来。”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甘泉县纸房村“红+绿”编织“美丽乡村”新画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30153843

甘泉府村川历史文化展览馆 摄影 王智

  行走在长征步道上,泥泞的石板路设计让人身临其境,道路两边分布着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地遗址、府村川历史文化展览馆,可谓“移步换景”。再往前走,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处则是正在修建中的陕北传统窑洞。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甘泉县纸房村“红+绿”编织“美丽乡村”新画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30153832

修建中的窑洞 摄影 王智

  甘泉县道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宋飞介绍,目前纸房村正着力建设集餐饮、培训、民宿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民俗村,打造沉浸式红色体验环境。纸房村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及改造8院33孔窑洞,并按照功能划分为培训区、餐饮区、住宿区及府村川历史文化展览馆,做好旅游配套服务。

  该项目于2021年11月启动,预计将于今年7月初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可提供餐饮服务等就业岗位30余个,预计年收入600万元,盈利200—300万元,分红80万元。

  目前,纸房村已形成红色文化引导客流,黄土魅力留住客流,绿色产业推动客流,整合带动地方特色农产品模式。年可接待培训1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盈利100万元,真正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绿色优势产业。

  2016年,纸房村立足平坦的土地资源,引进了秦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36亩,总投资1.6亿元建成了光伏扶贫基地,率先在全县探索“光伏板下经济”,发展农光互补食用菌,建成年生产55万棒食用菌基地,实现土地二次创收,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甘泉县纸房村“红+绿”编织“美丽乡村”新画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30153908

南义沟村村民李兵 摄影 王智

  “我是两年前过来这边种植香菇的,以前在别的村子种一年收入10多万,现在每年收入能达到三四十万元。”南义沟村村民李兵说。今年2月份,甘泉县新苗菌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香菇平菇的基础上从山东引进榆黄菇,李兵带领两户农民种植了六万棒,预计年产量20万斤,按每斤干品30元,年产值可达60余万元。截至目前,纸房村全村种植平菇16万棒,预计总产量48万斤,总产值可达140余万;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食用菌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目前,甘泉县按照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布局农旅新业态,将农业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加速红绿资源转化,使纸房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产业转变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下一步,纸房村将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示范、党性教育研学、乡村振兴三大板块,推动乡村振兴,以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个维度,以香菇、苹果、红培抓生态产业,全方位推进,实现群众生活幸福,着力将纸房村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村。

  纸房村是甘泉县实现全域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样板。“十四五”期间,甘泉县将继续以实现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以“旅游 + ”和“ + 旅游”为途径,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推动文旅发展迈上新台阶。(文 李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