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未来五年榆林要做好这六件事
2022-08-02 14:57: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锵责编:高岗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高岗)“今后五年是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榆林‘高碳城市低碳发展’的路径基本形成,高端多元低碳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8月2日上午,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榆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杨向喜表示,未来五年,围绕实现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六个更高”奋斗目标,榆林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定了!未来五年榆林要做好这六件事_fororder_aaaa

榆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杨向喜介绍情况 摄影 王智

  杨向喜表示,榆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锚定“双碳”目标,按照“三转三补”总要求,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杨向喜称,榆林坚持把生态环境挺在最前面,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黄河战略,实施碳达峰榆林行动,确保单位GDP能耗、碳排放五年分别下降13%和19%;坚持“四水四定”,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每年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60万亩,确保万元GDP用水量五年降低10%以上。同时,榆林将深入实施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确保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8%以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住榆林的蓝天、碧水、净土。

  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据介绍,榆林将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把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和秦创原榆林创新中心打造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煤化工产业向终端延伸,推动国家级煤制油气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无人系统和通航等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营商便利度保持在陕西省第一方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

  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

  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交界地带,榆林将聚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市。榆林将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三年行动,推进“一县一策”落地,建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和超50亿的县域产业集群;加快县域城镇化建设,统筹布局产业、要素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促进人口梯级转移集聚;市域一体实施沿黄旅游、“羊子双千万”工程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广郝家桥、杨家沟、高西沟乡村振兴模式,以点带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建设文化强市 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杨向喜介绍,榆林将深入挖掘红色、黄河、长城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推进黄河、长城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同时,榆林将实施“文脉榆林”文物保护传承和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石峁、统万城申遗,高质量建设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持续开展“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讴歌人民创造的精品佳作。抓实抓细基础工作,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推进共同富裕 做好“一老一小”工作

  “榆林通过企业不裁员、企事业单位招聘、劳动技能培训等举措,紧盯大学生等重点群体扩就业,确保每年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以上。”杨向喜说,榆林将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29所、新增学位22万个;实施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实施“驼城社保共享计划”和全民参保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7万套,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织密扎牢多层次社会保障网。

  统筹发展和安全 常态化开展14个领域安全大核查

  杨向喜说,榆林将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密防范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榆林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非法采砂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秩序的行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御能力、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水平。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的同时,榆林将常态化开展煤矿、危化等14个领域安全大核查,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据了解,2017年以来,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先后迈上3000亿元、4000亿元和5000亿元三个台阶,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城市50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是2016年的1.8倍,跻身全国城市前20强。粮食产量年均254万吨、稳居全省前列。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连续15年位居全省第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