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陕西两会】陕西省人大代表李春临:擦亮榆林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2018-01-29 17:16:30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王菲

  榆林_fororder_图片32

  李春临寄语:给榆林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份惊喜。(杨舒曼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 郭克强):1月25日至31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期间,陕西省人大代表,榆林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春临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2017年底,榆林市委市政府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提出建设“榆林科创新城”。结合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榆林将如何付诸实践?

  李春临:没有创新,榆林这座城市就没有活力,没有前途。榆林将在榆林市西南新区选择30至50平方公里沙地,围绕榆林学院的开放式迁建,建设榆林的科创新城。榆林的理念是“不求所有 但求所在”,只要涉及到榆林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平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榆林都希望能引进来,并由榆林市人民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成立基金,由中心和榆林学院共同创建开放式的榆林大学创新平台。围绕创新平台,榆林还将打造科技示范园、能源化工基地、创业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打造,把未来的科创新城打造成宜居、宜业的新热土,真正把院士、专家、学者留下来。

  2017年榆林还出台了《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重奖在榆林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促进榆林市各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国外的科研工作者,只要把论文写在榆林的大地上,并为榆林创造了实际的经济效益,榆林市人民政府都会评奖。栽好梧桐树,引凤归巢来。榆林也在积极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生活待遇,让专家在榆林安下心来工作。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在大家固有的印象中,榆林是陕西老牌能源城市。实际上,榆林不仅有优质能源,也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此类资源,榆林将如何规划,形成自己的特色招牌?

  李春临:古诗有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榆林不仅是能源之城,这里还有距今4300多年的石峁遗址、匈奴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可考的都城遗址统万城、古战场、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以及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壮阔的大漠风光。

  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和文化结合,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依据榆林的文化旅游资源,榆林将打造四条文化旅游观光路线:一是有“1号公路”之称的陕西沿黄公路,全长828.5公里,其中榆林段长407公里,榆林将依托沿黄公路沿岸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风土文化打造“沿黄观光带”;二是榆林将沿着1600多公里长的长城,包括秦朝、隋朝和明朝长城,打造贯穿石峁、镇北台、统万城、丹霞地貌的“人文自然之旅”;三是榆林的母亲河无定河,随着环境治理的开展,未来也将形成榆林特色的旅游带;四是红色文化基因,榆林拥有多处红色历史文化遗存,打造榆林红色文化名片。此外,榆林城内有多处建于明清时代的衙署、庙宇、府邸、店铺等,就连一般的民居,也多是正宗的京式四合院,榆林亦称“小北京”。时至今日,这些四合院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核心内容,堪称榆林历史、建筑艺术和科学的载体。目前,榆林市正在对老城进行规划,做好旧城改造修缮工作,让榆林不但成为能源新都,也能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