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市长安区王庄村:新农村建设让村民生活更幸福
2018-03-08 17:37:44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李妍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沿着环山路驱车前行,秦岭的初春秀色在眼前徐徐展开,犹如一幅隽永的泼墨山水。一排排依山而建、青瓦白墙的二层小楼连片林立,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庄村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村庄自然环境优美 村民居住条件舒坦

  走进王庄村,一条沿山而上的柏油主路足有十几米宽,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村民的二层小楼左右对称,家家户户的外墙统一粉刷成白色,青瓦房檐微微翘起,显现出古典建筑的美感和韵味。正值正月,不少人家门楼前高高挂着红红的灯笼,把朱红色的大门映衬得更加鲜艳夺目。

  “王庄村2012年的时候实行整体搬迁,请了专业人士提前规划设计,一期建成了219套新型农村住宅,全部是独门独院的统一建筑风貌,每户建筑面积都是180平方米。上下两层,五室两厅两卫一厨,家家有院,户户朝南。现在,二期也正在开工建设,今年内基本能将全村930人全部搬迁到位。”王庄村党支部书记骆虎民高兴地说道。

  王庄村村民李菊花的家位于社区东边。一进大门,就看见一盆盆绿植正在春风中尽情生长,院子里扫把、铁锨摆放得整整齐齐,处处显示着女主人的勤劳和对生活的追求。走进房间,李菊花和小儿子、婆婆正在沙发上看电视。李菊花说:“现在咱住上了这么好的二层小洋房,可不能再像以前住土坯房一样不讲究。其实刚从山上搬下来的时候,好多村民还不习惯,农具到处堆,自家院里放不下,就扔在大门口。以前村子都是土路,随口吐痰、随手扔垃圾都没人注意,现在住上新型社区,不用人说,大家都自觉把坏习惯就改了。咱这自然环境好,居住条件好,村民在新型农村社区生活比城里还舒坦!”

  骆虎民表示:“最近一两年,村子下大力气抓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完善村庄各项基础设施,铺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管道400余米,硬化村庄道路300多米,铺设人行道800多平方米,粉刷墙面、绘制文化墙500多平方米,处处显示咱新型农村社区的特色风情。”

  村口有个大铁箱 垃圾分类往里装

  和人们印象中的农村不同,王庄村干净又整洁,尤其是在实行垃圾分类后,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提升了不少。

  王庄村村民王福生正在村里超市的垃圾银行兑换点,只见他拿出自己的“存折”在柜台前熟练地兑换了20元钱的挂面和10元钱的鸡蛋。王福生说:“这存折是村上实施垃圾分类以后,利用积分兑换出来存进垃圾银行的。现在我用存折在垃圾银行已经兑换了300多块钱的生活用品了,从吃的到用的,只要超市里卖的,想换啥换啥。”

  在王庄村,家家户户房门前都摆放着一个双格垃圾桶,一格投放可堆肥(易腐烂)垃圾,一格投放不可堆肥(不可腐烂)垃圾,已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凡是能烂别扔掉,放入绿桶造肥料。”王福生原来根本没听说过垃圾分类,现在,却把垃圾分类的原则记得很清楚:“分类歌简单又上口,会烂不会烂一听就懂接地气,很容易就记住了!”

  王庄村垃圾分类实行“两次四分”法。村民按照会烂不会烂的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初分;保洁员(分拣员)利用密闭式小型机动三轮车,每天上门对各户的垃圾投放与分类将其他垃圾(不好卖垃圾)投入到密闭式垃圾集装箱,按照“户集、村收、街转运、区处理”的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清洁工对垃圾桶中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收集,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并将会烂的垃圾投入堆肥间堆肥;同时,村民将可回收垃圾(好卖垃圾)投入村口的大铁箱,也就是可回收垃圾收集处暂存,出售给物资回收部门,每隔两三天都有回收员上门整理。每户村民都有自己专属的二维码,回收员称重后一扫就能自动给村民兑换积分了。”

  垃圾分类不仅是光荣的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王庄村村民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承诺书”,文明墙上贴着宣传画,时刻提醒村民要从源头上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其实垃圾分类一点都不难,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村里再没人乱扔垃圾,过去‘污水靠雨冲,垃圾靠风刮’早都不存在了,苍蝇蚊子也少多了。”王福生边说边又从家里拎出来一大捆贴好二维码的纸盒,“你看这以前随手就扔的纸箱子现在都能换成积分。”

  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一直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难点。如今,王庄村也新建了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对全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排污净化从源头实现了绿水长流。

  环境打基础 村民攒着劲振兴乡村

  顺着社区的主干道往上走,一座新建的文化大礼堂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后,村民的居住环境好了,文化生活也要跟上。”骆虎民说:“文化大礼堂预计今年五六月份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全村人就有了专属的文化乐园。”

  其实,早在几年前,村上就成立了舞蹈队、乒乓球、秦腔等自乐班。“我们之前就在健身广场活动,每周都要组织好几次排练,大家参与的热情可高了。”王庄村村民姜红红年纪不大,却是舞蹈队的元老。“舞蹈队里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村民,我是年纪最小的。刚开始大家跳舞只图个锻炼身体,后来越来越专业,开始排练扇子舞、灯笼舞、印度舞……村里谁家过事我们都会助兴跳一场,跳着跳着就跳出了名气,现在,周边村子也经常邀请我们去表演,演出费用也成了大家一块额外的收入。”

  老人门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年轻人就能放开手脚到城市去发展经济。“现在社区里功能越来越齐全,配置了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文体活动中心、综合超市等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各类生产生活服务。”骆虎民说:“下一步,我们还计划依托村南的北塔寺景区,完善村庄旅游服务设施,开展因地制宜的农家乐项目,吸引更多的年轻村民回乡就业,在家门口挣钱。”

  在骆虎民看来,宜居环境、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一个都不能少。他说:“村民的生活环境好了是打基础,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得创新想办法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村能早日实现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文 张端 穆洪秋迪 编辑 段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