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农民“嘉年华”背后的小情怀和大格局
2018-03-10 16:21:13  |  来源:人民网  |  编辑:李妍

  如果从我们祖辈的角度去看待农民节,我们的血液中带有天然的认同感。

  在城市化快车道上响起乡村振兴的号召,我们义无反顾投入其中。

  农民节,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西安将举办首届“农民节”活动。

  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30多处提到了农业、农民、农村。

  在“三农”工作迎来新时代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之时,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农民“嘉年华”背后有这怎样的小情怀和大格局?

  一场由“身份”到“职业”的变革

  我们是不是欠农民一个节日?

  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每个节日的设立都是对一种职业的尊重。

  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西安周边武功、杨凌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农耕文明从这里发源。此后数千年间,干瘦的身材,沟壑纵横的面部,布满厚茧的大手,这是我们的祖辈、我们的父辈。

  农民是一个身份。

  新时代,新农业,需要新农民。

  2011年以来,陕西省率先在全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试点、推进工作。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为亿万辛勤的农民建立一个自己的节日——2015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经学者王征兵教授呼吁。

  2017年3月7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陕西代表团代表、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向大会提交建议:设立为中国农民节,让农民成为一种值得尊重的职业。

  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龙抬头”遇到“农抬头”,这个谐音蕴含着美好的祝福和愿景。

  时光倒回到1992年。

  一部分被山东寿光大棚种植震撼的高陵何村人从那时起便立下了致富的誓言。从1992年42栋大棚开始到1994年100多栋大棚,再到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个号称“中国大棚第一村”的地方矗立着466户别墅式住宅。

  何村,作为西安第一届“农民节”的主会场,除了代表着富裕繁荣以外,更刻画着新时代、新农业、新农民昂首挺胸的模样。 

  从小情怀到大格局,乡村振兴的号角里有什么?

  贾平凹说过,中国往上数三代基本上都是农民。

  几十年前,我们,包括我们的父辈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城市。几十年后,当“乡村振兴”的口号提出时,我们都义无反顾的愿投身其中。

  农业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根本,农村是我们想要回去的故乡,农民是我们血脉里流淌着的基因。

  人类需要粮食生存,我们需要故土安心。数年后,转身回头,我们都在惧怕那个曾经的故乡再也回不去了,“乡村振兴”的号角里有你的,有我的,有每个人的小情怀。

  如何让农民扬眉吐气呢?或者说,让我们的情怀有可以依靠的土地?

  在西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市区外,还生活着大西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

  2017年3月7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陕西代表团代表、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向大会提交建议:将农历二月二日设立为中国农民节。

  他认为,农民节的设立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需要,也是走群众路线的体现,给农民群众一天法定休息日,让农民休养生息,自觉、自悟,让农民扬眉吐气。

  多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被用来形容农民勤劳耕作的姿态。新时代、新农业、新农民需要新姿态。撂下农具,走出田间地头,今个儿,咱们农民也要站在“聚光灯”下走一次红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8年作为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奋进之年,也是西安实现率先脱贫的决策之年。

  以乡村振兴和“五美”建设引领脱贫攻坚、提升脱贫质量,是西安2018年的扶贫工作总目标。

  西安提出举办“农民节”,以敬农爱农助农为主题之一,以期推动“乡村振兴”,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面对“乡村振兴”,西安手里握着怎样的牌?

  产业基础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中描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是这个优质地理板块中的精华,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

  近年来,西安先后获得了“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中国户太葡萄之乡”“中国厚皮甜瓜之乡”“中国番茄制种之乡”等称号,“临潼石榴”“周至猕猴桃”“灞桥樱桃”“蓝田大杏”等14个农产品也获得了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认证。

  2018年,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一区三带七板块”格局不断完善,苗木花卉产业基地面积达到73.4万亩,蓝田大杏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微风裹挟着河水的润泽,让乘坐在竹船上的游客沉醉在春日的周至水街。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西安共接待游客逾1269万人次,其中民俗游受热捧。这依赖于周至水街这样的特色小镇,这些改变了昔日农家乐模式的小镇,逐渐引进精品高端的民宿形式,以满足更多追求高品质游客的生活需求。

  2017年是西安特色小镇建设的起步之年,在西安众多的特色小镇中不乏一批农业特色小镇,比如扈邑区荣华葡萄乐养小镇、临潼区骊山石榴小镇,长安取中荷马铃薯小镇,中南猕猴桃养生小镇等等。

  唯爱与春光不可辜负。春日的周末,带着家人、约上好友徜徉在草莓田里,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周末首选。

  2017年12月发布的西安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

  推动从景点旅游向都市休闲和乡村休闲全域化拓展,到2020年打造30家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高陵场畔、长安上王村、临潼溪源山庄、灞桥白鹿仓民俗文化街区等景区,打造了集农业文化旅游景“三位一体”“农业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具有西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是西安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当下,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

  农民艺术的金字招牌

  明黄色的背景,大红色的老牛,青色衣服的男人,粉色衣服的女人……这些大胆的色彩完美的糅合,描绘了一副温暖而又幸福的铡草场景。在户县,有一群擅长作画的农民,他们不仅画出了名堂,并且带着作品走出了陕西,走出了国门。

  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14年,再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农民画)。户县农民画想象大胆丰富,风格浪漫稚拙,古拙中流露天工。农民画家们以自身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画出熟悉的生活。一支笔带动一个村,户县农民画的金字招牌如今已经擦亮,未来不光是西安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实力王牌。

  科技支撑

  太空茄子、蓝玉米、巨型南瓜、五彩缤纷的马铃薯……在2017年的农高会上这些高科技农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

  如今的农产品,早已抖掉了身上的“土”味,在“高大上”的高新技术支持下不断更新换代。

  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科技。

  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西安都市农业试验示范站揭牌。二者将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加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

  西安,高校和科技资源居全国前列,毗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西安发展农业科技的现实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风口是西安发展农业的未来支撑。职业农民,是西安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基础。

  2018年3月5日,在西安“乡村振兴”工作恳谈会上,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亭说:“农民节的本意就是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能走到聚光灯下,也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让大家更多的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西安首届农民节,依托“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融入了每一个人的“故乡”情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