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殡葬工作和清明节祭扫安排情况通报会。
今天(4月3日)上午,陕西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殡葬工作和清明节祭扫安排情况通报会。“面对大家关心的经营性公墓中建大墓、豪华墓和高价墓等问题,民政厅将认真对待,高度重视,发现一例,核实一例,查处一例。”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郭惠敏在通报会上表示,陕西省各级民政部门将全面规范管理这些问题,坚决杜绝再建大墓、豪华墓和出售高价墓。
十三五末 陕西省火化率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陕西省正式审批的经营性公墓75个,对于公众关注的经营性公墓中建大墓、豪华墓和高价墓等问题。郭惠敏说,陕西省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监管,通过联合执法予以查处。同时,全面规范管理,坚决杜绝再建大墓、豪华墓和出售高价墓。“目前,我们制定了《陕西省经营性公墓审批办法》,对全省经营性公墓逐一审核,届时要做一次性发布。”
近年来,陕西还不断加大殡仪馆、火葬场和城乡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截止2017年底,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915亿元,为全省70个殡仪馆更新了火化炉、殡仪车等殡仪设备,建设了69个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1429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十三五”末,努力实现关中地区农村公益性公墓基本覆盖、全省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和殡仪馆基本覆盖;全省火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省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
节地生态安葬不仅是一种殡葬方式,更代表一种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理念。目前,全省各地积极宣传选择非基本农田建设公益性公墓,实行集中安葬,逐步减少传统墓穴式安葬,大力推广骨灰存放、树葬、花葬、深埋等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对经营性公墓,探索建立节地生态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其从依赖土地、石材等资源消耗,向绿色人文发展转型。
“总体上看,我省的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节地生态安葬率不高,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部分地区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较为突出。”郭惠敏坦言,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中统筹规划、协同发力、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积极引导和支持城乡居民、殡葬服务单位、基层组织和相关社会组织推广节地生态葬法,形成参与和推动殡葬改革的整体合力。
陕西省民政厅公布清明节期间投诉电话
为了做好今年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省民政厅于3月16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清明节祭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提出要全面加强祭扫安全管理;切实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大力推行文明绿色殡葬;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等。
清明节法定假日期间(4月5日至7日),省民政厅将安排专人值班,加强清明节期间各地祭扫活动的监测和信息报送,指导殡葬服务单位全面做好安全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妥善处理群众投诉,欢迎社会各界群众监督。投诉电话:63917572。(记者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