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是送钱花,勤劳肯干靠自家,学技术、搞产业,‘自主造血’人人夸……”近日,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一段群众自创的快板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汉中市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市11个县区中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两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达11.5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中市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加速器”,既扶志又扶智,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从倡导文明新乡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典型示范凝聚脱贫力量等方面,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原生动力。
“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其根源是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我们要通过精神扶贫,唤起贫困群众的自我脱贫斗志,真正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明理·感恩·自强”增动力
“当贫困户不光荣,人要活着就要有骨气。
“我准备贷款养猪,大干一场。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自己有手有脚,不能永远靠帮助生活。”
近日,汉中市“明理·感恩·自强”宣传小分队宣讲团在城固县小河镇小河村宣讲结束后,众多贫困群众表示,将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摘帽。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不愿脱贫、不会脱贫、不敢脱贫、不能脱贫问题,汉中市从去年9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明理·感恩·自强”三项教育,通过千场宣讲明形势、千场讨论话恩情、千场演出展变化、千张榜单促动能、千所学校强本领,让群众在明理感恩中自强自立。
镇巴县将新民风作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力支撑,在全县开展了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守诚实诚信,做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传树守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群众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和移风易俗。
略阳县创新实施激发内生动力“十比十看”工作法,在贫困群众中开展“比脱贫志向,看致富决心;比脱贫思路,看脱贫路子;比产业发展,看脱贫步子;比示范作用,看带动群众;比政策知晓,看遵纪守法;比精神面貌,看衣着形象;比庭院卫生,看住宅环境;比文明素质,看弘扬新风;比邻里团结,看互帮互助;比孝老爱亲,看家庭和睦”活动,有效破解了“智弱缺劳、怕苦怕累、性格偏执、缺资缺技、缠闹巧取”等内生动力不足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政策宣讲7700多场次,选树脱贫先进典型9514人,建立内生动力榜1297个。“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成为汉中市助力精准脱贫的一项创新举措,去年被表彰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一等奖,今年被纳入省委一号文件进行推广。
道德银行拼积分
“主动参加技术培训的一次积2分;凭靠一技之长脱贫增收的积8分;踏实勤快、不等不靠、自助发展产业的积5分;游手好闲,沉迷赌博的扣10分……”“高建明脱贫致富后,不忘带动身边贫困户脱贫,主动帮助丁仁财、高建红养牛,积18分。”近日,勉县留旗营社区村民高建明等27名“储户”上了社区道德积分银行“季平星”榜单,随后,高建明凭积分在道德银行领取了洗衣粉、洗洁精等日用品。
在汉中市勉县,每户群众都有一张“道德储蓄卡”,定期会盘点这样的“道德账”。“这个月你积了多少分?”已经成为村民之间的问候语。
每个月由德高望重的乡贤、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道德模范、“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组成的道德评议委员会,从“积勤、积孝、积善、积信、积俭、积美”6个方面,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评议积分,群众可按照比例在“道德积分银行”里换取商品。每季度按照积分档次评定“道德星级榜”,积分排名靠前的上“红榜”,给予精神、物质奖励;积分靠后的上“黑榜”,开展帮教转化、改过自新。
如今,在勉县,“道德积分银行”慢慢滋润人心,“以德换金”“存入涓涓善行,取出和美民风”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践行。
讲习所里沐春风
走在宁强县各个乡镇,随处可见新时代农(居)民讲习所醒目统一的牌匾,田间地头新时代农(居)民讲习所宣讲队的旗帜随风飘扬,一场场脱贫报告会、政策宣讲、农技培训正在火热开展中……
“通过一场场讲习,老百姓发展产业的能动性增强了,900多户贫困户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占全镇贫困户总数的60%。”燕子砭镇党委书记张长荣感受颇深。目前,全镇新建1000亩鲜果基地1个,栽植香椿、花椒630亩,发展青脆李200亩。
要让“口袋”鼓,先让“脑袋”富。围绕“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谁来听”4个方面,宁强县精选内容,根据不同群众需求,推出讲思想、干有方向,讲感恩、干有激情,讲政策、干有思路,讲法律、干有标线,讲技术、干有本领,讲道德、干有精神“六讲六干”菜单;在讲习队伍方面,横向统筹特别邀请讲习员、政策理论讲习员、技术骨干讲习员、精神文明讲习员4支队伍,纵向建立县镇村三级师资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列出讲习“菜单”,群众点单、讲师配菜。在时间安排上,充分利用逢年过节、喜事前后、民俗活动期间等时段,通过报告会、群众会等形式,采用群众听得懂的“大土话”“大白话”,进行送学上门和“体验式”现场教学、现场指导。
截至今年4月,宁强县在200个行政村、13个社区创建213个新时代农(居)民讲习所,组建讲习队伍200余个,充实讲习员1267人,累计开展讲习活动265(场)次、覆盖群众6万余人。新时代农(居)民讲习所,逐渐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加油站、技能好学校、文明大舞台。
乡贤聚能促发展
“在我们这里,脱贫致富有‘四重保险’,除了市县部门包扶、镇村干部包扶、无职党员包扶外,还有乡贤结对帮扶。”城固县上元观镇副镇长苏媛介绍,镇里专门成立了乡贤助力脱贫攻坚帮扶队,乡贤逐渐成为当地精准脱贫的一支重要力量。
针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城固县广大乡贤积极主动对贫困群众进行“劝、帮、教”,实施“乡贤结对帮扶工程”,积极开展“一帮一、一帮多”活动,在树立信心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汉中市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充分发挥本地党员代表、道德模范、致富能人等乡贤作用,积极开展道德评议会,通过“一说、二论、三亮榜”(即:群众说,乡贤论、党员论,亮乡贤榜、善行义举榜、红黑榜)方式,定期发布“善行义举榜”和“内生动力红黑榜”,弘扬勤孝善诚俭礼“六德”,培养和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斗志。
截至目前,汉中市成立各级乡贤文化促进会1240个,评出乡贤8467人,全市所有贫困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起“善行义举榜”。乡贤以“看得见”的感召力、影响力,在群众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根源上解决了精神贫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动力贫困问题。(李飞 记者 肖力伟 胡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