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浐灞:生態先行助力産城融合
新华网  2018-09-04 17:14:54

西安浐灞:生態先行助力産城融合

  无人机视角下美丽的浐灞生态区,浐河湖面清澈,两岸一片绿色盎然。新华网 申博望 摄

  陕西西安城东,浐河灞河蜿蜒相依。古时,这里是灞柳送别的浪漫之所,也曾是物资漕运集散繁盛之地。而今,这里有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西安浐灞生态区。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于长期无序发展和人为破坏,这里一度是沙坑遍地、污水横流的河滩地。14年前,西安浐灞生态区成立后,在以生态发展为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规划时精挑细选、发展中精耕细作,一座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城已拔地而起。

  生态立区

  年近五十的张仕虎,一辈子生活在浐河边,见证了这里十几年来的变迁。“过去,河里满是污水,岸边堆着垃圾,空气里弥漫着臭味,是没人愿来的烂河滩。”张仕虎说。

  承载着周边60万人口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排放任务的浐河,河水一度变成了“五彩色”。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浐河水沾到身上,皮肤会发红发痒,河里岸边更是不见鱼虾鸟禽。

  灞河的境况一度同样堪忧,河床因过度采砂被严重损坏,水域生态脆弱不堪。

西安浐灞:生態先行助力産城融合

  无人机视角下在西安浐灞湿地公园。 张勇 摄

  如今,走进浐灞生态区,河水波光粼粼,河岸绿树成荫,分布其间的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化身为城市绿肺。当地受访干部告诉记者,从2004年至今,浐灞生态区河流治理卓有成效,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今天的浐河天青水绿,鸟语花香,市里的人都来休闲乘凉。”张仕虎说。

  创立之初,在再建一个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和因地制宜、探索“先治污后发展”路子之间,浐灞生态区选择了后者,从一开始就树立了“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

  “浐灞生态区处于西安主城区的上风向,同时也是西安城市发展的预留区。浐灞生态环境的改善,对降低主城区热岛效应、增加城市湿度有着重要的作用。”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说。

  在地质条件好的地方,浐灞积极建设城市,并最大程度地保留湿地、河滩地、水面,同时,尽力治理污染、恢复生态。路网建设、河流治理、景观提升,让路成网、水成系、树成林,用湿地、林区、水域将城区天然分割,从而让城市生态形成“大开大合、大疏大密”的自然格局。

西安浐灞:生態先行助力産城融合

  无人机视角下的西安世博园。申博望 摄

  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桃花潭公园、滋水公园、雁鸣湖公园等5个总面积超过16000亩的生态公园,就像建房子的几根支柱,支撑起了生态区的核心概念。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门轩用“中部兴业、南北秀美”来形容浐灞的格局。他介绍,金融园区、商贸园区、总部园区和世园园区构成了浐灞的中部片区。这里以产业发展为主要功能,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提高生态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而南北两端的雁鸣湖和湿地园区,则以生态保育和涵养为主要功能,依托河流、湿地、绿地、滩涂等生态空间,打造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的平衡局面。

  如今,浐灞生态建设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种群的保护,生态治理多采用高科技手段,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区内河流湿地覆盖率15%、林地覆盖率18%,鸟类206种、植物210种,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6700单位。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浐灞生态区还将继续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目标,推进全域“生态化、景观化、旅游化”,将完成投资1000亿元,新建生态公园10个,水域面积18000亩,湿地保有量2万亩。

  打造新“都市田园生活”

  西安市民赵静半年前从西安城区搬到了浐灞生态区居住。“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在这里既能看见灞河上的水鸟起舞,也能兼顾都市的现代与便捷。”赵静将之形容为“都市田园生活”。

西安浐灞:生態先行助力産城融合

  无人机视角下的西安浐灞生态区。 张勇 摄

  而事实上,市民对“都市田园生活”的期待,也向开发区的规划布局提出了挑战。受访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主抓环境生态的发展理念,让浐灞生态区放弃了一些重资产、重人力的产业项目。一段时间里,浐灞的各项经济指标并不好看,人口净流入速度也较为缓慢。但浐灞并没有简单地为了GDP增长,而违背生态立区的理念,在打好生态牌的同时,精心规划城区布局,打造宜业宜居的新家园。

  “环境优美了,但如果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城区就成了景区,中看不中用。”门轩说。“宜业宜居”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浐灞在区域内修建了六纵十二横的交通体系,保证居民30分钟直达西安市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分钟直达西安高铁站,1小时直通西安全城。同时,新区内已建成31所小学、5所中学、2家三甲医院,并启动了2家三甲医院的建设。未来5年,浐灞还将建成10条重点便利街区、引进20条公交线路,新建学校22所、医院12所。

西安浐灞:生態先行助力産城融合

  夜幕降临,以河为轴打造的浐灞特色夜景核心区华灯璀璨。 杨喜龙 摄

  “过去的城市规划,生产区域与居住区域往往是分离的,生产区域夜间无人,居住区域成了睡城。这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建设中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居民出行成本上升,容易导致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出现。”杨六齐说,为避免这一现象,浐灞生态区探索各功能区的多样化、完善化,打造方便市民生活的“5分钟生活圈”。此外,浐灞生态区打破先招商再做配套的思路,把配套做到了招商之前。按照城市功能,浐灞生态区先做规划,后完善基础设施,同时适度超前地建设学校、医院、绿地、小广场等服务配套。

  优美的自然环境加上便捷的人居环境,让浐灞成为了近几年受西安市民青睐的地区。目前,浐灞区域常住人口近50万,5公里辐射人口超过100万。人口的快速聚集,也拉动了区域内商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发展活力。

  让“自然资本”增值

  在创区初期,即使顶着发展停滞不前的压力,浐灞生态区仍过滤掉重污染、重排放的工业项目,自我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像一个“生态苦行僧”一般默默坚持。最终,浐灞将目光投向现代服务业,即现代金融、会议会展、文化旅游等无污染的产业。

  “现代服务业注重发展品质,看重区域的生态环境水平、人口素质、产业布局,这与浐灞绿色发展、人文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杨六齐说,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预留区,浐灞的发展路径将为大西安产业发展探索新模式。

  坚持终有回报,浐灞生态区的生态优势在近几年开始集中展现。沿着浐河与灞河,浐灞生态区逐步建立起金融、商贸物流、会议会展、文创、生态旅游、涉外商务等8大产业体系。其中既有支撑经济基础的实体经济,也有服务实体经济的各种配套产业。

  2017年2月,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大数据小镇项目签约仪式上,浙商代表浙江圣泓集团董事长李庆华说,“浐灞生态区的美景以及对企业的服务态度,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于此。”

西安浐灞:生態先行助力産城融合

  无人机视角下美丽的浐灞生态区,一座绿色新城。申博望 摄

  按照“生态立区,产业兴城”的发展理念,浐灞生态区先后打造了西安金融商务区、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核心区、西安领事馆区、丝路国际会展中心、陕西自贸区浐灞功能区等5大产业平台,培育了浐灞奥莱商圈、世博园特色商圈等6大商圈。累计落地项目160余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50余家,形成“3支柱3主导2特色”的产业格局。

  按照“生态先行,反哺产业”的思路,浐灞生态区积极提升区内人居、办公环境,吸引了大量追求生活品质的高素质人群以及优质高效的金融机构和新兴产业聚集于此。这里已成为西安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区域总部、金融中后台服务机构的承载区,离岸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试验区。目前已有60余家金融机构入区。而灞柳基金小镇,已聚集200余家基金机构、2600多亿元基金投资,被列为全国16家知名基金小镇之一。

  同样是看重浐灞优越的生态环境,西安领事馆区、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核心区、陕西自贸区浐灞功能区纷纷落户于此,各类会议会展、进出口贸易、跨境结算、金融创新、文化旅游、国际中介等机构和企业,也将浐灞作为设立区域总部、投资发展的首选地址。

  新兴产业的不断聚集,让浐灞生态区尝到了生态先行发展、城市精细规划的甜头。“下一步,浐灞仍然绝不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绝不以粗放开发浪费土地资源。将通过‘自然资本’增值兑现‘货币财富’,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杨六齐说。

  同时,杨六齐表示,浐灞生态区还将进一步科学规划梳理生态建设,努力促进欧亚交流合作、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把生态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欧亚合作引领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先导区,争取到2020年成为国际化生态新区。

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