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二〇一八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现场。
沣西新城秦皇大道两侧绿化带可以收集85%的路面雨水并进行过滤、滞留和渗蓄,大大降低了市政管网排水压力。
9月9日,“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分论坛现场。
截至目前,沣西新城在试点区域22.5平方公里内,设定了96个海绵城市监测点位,部署完成110台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超过2000万条。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绿色屋顶。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5年4月,西咸新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区域所在的沣西新城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宜本地特点的海绵城市技术标准规范,培育了一批较为成功的市场主体,提升了区域内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保障能力,也为生态文明建设献上了促进城市发展转型、践行绿色生态理念的“西咸样本”。
今年是我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收官之年。9月8日至10日,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在这一学术水准最高、组织规模最大、参会国家最多的海绵城市建设国际性会议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53位专家学者和众多城市管理者共话海绵城市新理念,共谋绿色发展新未来。作为全国首批16个试点之一的西咸新区,在大会上向世界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海绵城市建设“成绩单”。
盛会
凝聚海绵城市发展共识
“海绵城市建设要做好雨水的截留和再利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雨水,使它们为城市服务,我们仍然有很长的探索道路要走,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美国水自然工程师研究院前任院长RobertTraver说。9月9日10时许,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主旨论坛上,RobertTraver在演讲一开始,就抛出了他的观点。
海绵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排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意见》还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5年以来,中国30多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陆续开始了建设和探索。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全面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以来的经验与不足,凝聚发展共识。来自中外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30名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代表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任南琪在会议上指出:“海绵城市应该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饮用水水源、污水、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统筹管理、保护与利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援引北京北海团城和四川离垢院两处古迹的事例,向参会的中外学者阐释中国古代尊重自然的建筑理念。“城市创新发展,不能简单地利用现在的技术和手段解决问题,否则,海绵城市建设仍然会回到以往城市建设的老路上去。我们应该在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平衡之间找到一条和谐共生的道路。”陈宜明说。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章林伟在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渗、滞、蓄、净、用、排”的观念,可以实现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源头监控目标,减少或切碎硬化面积。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样本
海绵城市的西咸方案
在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郭鹏看来,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能够落户西安,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有密切关系。
9月9日下午召开的“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分论坛上,郭鹏在题为《城市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创新模式与方法》的演讲中,回顾了西咸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过程和成效。
2014年1月6日,西咸新区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的第7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地处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区,加之没有健全的排水管网系统,雨季来临时,极易造成城区内涝灾害。同时,水自然承载能力有限、地下水超采,成为西咸新区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
肩负使命,破解问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在开发建设之初就紧紧围绕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以生态塑造城市基底,以开放空间确定城市格局,顺应自然、敬重自然,构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
项目未动,规划先行。“结合新区实际,我们在各级规划中主动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形成规划指引体系,将有序配置水资源作为协调管控的依据和纽带,强化各级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确保规模数量指标等方面的协调、连接。”郭鹏说。
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俞露讲述了沣西新城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之初的规划编制经历。在沣西新城,俞露团队对核心区所有河道岸线功能和下一步要改造的要求进行了梳理。“经过评估,我们认为不仅仅要应对中小降雨,还要面对夏季集中大暴雨的问题。从整个内涝排除系统的角度出发,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模拟,发现原来的这一批专项规划之间有很多不衔接、不协调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一些路的标高、竖向系统以及管网接入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和要求。”她回忆道。
在试点之初,沣西新城还与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了20余项课题研究,并以研究成果科学指导试点建设。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沙爱民在研讨会上展示了科研产品——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在今天的沣西新城中部,数据六路作为全国第一条全透水路面,正是这一科研产品的实践应用。“去年大雪,西咸新区的全透水路面路段融化效果非常好。”沙爱民说。
发展有思路,建设有规划,科研有成果。在本次研讨会上,沣西新城展示的项目介绍材料显示,目前包括沣西新城中心绿廊、西部云谷、总部经济园、秦皇大道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在内的8个示范项目,都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了降雨的就地消纳利用。77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全部投入使用,有效发挥了示范效应。沣西新城持续3年监控的10个积水易涝点已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部消除,同一时期试点区域明显比咸阳市区的平均温度低了约1摄氏度,平均地下水位由2015年的15.65米回升至2017年的12.22米。
为了把海绵城市建设落到实处,沣西新城建立了包括组织管理、制度、技术、绿色金融资金、人才、研究支撑在内的保障体系,专门成立的海绵办与全国首家海绵技术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沣西新城海绵办常务副主任、海绵城市技术中心主任邓朝显介绍说,我们既做行政行业统筹,又做技术统筹,真正实现了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的有效融合,避免了“两张皮”。
展望
冉冉升起的生态文明新城
“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这里举办,既是对西咸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支持和推动,也必将对新时代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华峰在研讨会致辞中说,“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引领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理念变革和技术革新。”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带动引领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已经不断显现。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宣传样片《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对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宣传报道,2017年沣西新城获批首批国家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近年来,西安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立足水情治景,把“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融入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不断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承载力,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海绵城市专家委员库,启动实施了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等海绵化改造和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等诸多项目。
今天的沣西新城,正在从“海绵试点”向“生态城市”发展。目前,沣西新城已建成240万平方米的海绵型园区、50余公里海绵型道路和140万平方米海绵型公园绿地。重点区域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新建项目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以综合能源站分布式建设带动实现地热能、太阳能、冷热电三联供等新型能源的使用,让沣西新城在新能源利用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未来的沣西新城将会如何?“我们要把海绵城市作为基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来对待。”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在这里一定会实现。”按照蓝图规划,沣西新城将公园密布、水系环绕,实现336公顷的森林覆盖、324公顷的草坪覆盖,建成308公顷的森林天地、178公顷的生态湿地,呈现出“渭河滩上踢足球、生态湿地喝咖啡、大树森林搞研发”的城市新风貌。
一座绿色低碳、引领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生态文明新城正在大西安的新轴线、新中心、新形象核心承载区上冉冉升起。( 记者 陈卓珂/文 刘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