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外法学教育新发展”在西安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大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部级专职委员胡云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陕西省的政法界人士,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香港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内外法律院校的嘉宾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保民主持,法学院院长单文华作法学院工作报告。
此次研讨会是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大为、胡云腾、黄进、王树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香港大学法学院院长Michael Hor、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副院长Gabrielle Appleby、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黎明分别致贺词,对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建院10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此次研讨会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法学教育国际化”“技术发展、法学学科评估与法学教育前景”“法律职业的演进与法学教育的发展”三个议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型全球化的一个典范,将在国际化视野的法律人员、跨国化规则建构的法律体系、全球化供给的法律服务等方面对法学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法学教育和法学知识的形成与传播提出新的要求,法学院校有必要围绕“一带一路”的法律需求,在课程设置、人员培养模式、学科发展、学生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等方面进行积极调适,迎接“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新的法学教育国际空间。
学科评估与教育教学是教育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发展。专家们一致认为,法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色,应当立足法学学科发展实际,构建符合学科自身特点、体现学科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评价体系。其中如何用好数据科学技术手段服务法学学科发展,尤其值得关注。
西安交通大学有着悠久的法律人员培养传统。早在一百多年前,学校前身南洋公学就已经开设了南洋特班,教授宪法、国际法、条约法等法政课程,培养法政人员。特班学生李叔同(弘一大师)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国际私法著作,著名校友王宠惠和徐谟先后出任国际常设法院首任中国籍大法官和联合国首任中国籍大法官。(供稿 西安交通大学 编辑 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