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打造多元就业格局 提供多种就业渠道
陕西日报  2018-10-08 10:26:40

  初秋时节,正在建设的富平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柿子种植示范基地里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9月13日傍晚,忙完一天农活的贫困群众杨凤珍准备去接女儿放学。“以前在城里打零工,没时间照顾家人。现在在基地干活,既能照顾孩子,还有稳定的收入。”杨凤珍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为目标,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指导促进就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漫灌”向“滴灌”转移,为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1月至8月,全市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7万人、培训就业创业劳动力1.2万人、自主创业565人。 

  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和杨凤珍一起干活的田养民,今年66岁。老人的儿子因为车祸致残无法干活,3岁的孙子也需要照顾。田养民原本想去城里打工,可是因年龄太大,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基地开工建设后,需要大量劳动力,他便来到这里务工,一天能赚60元,一个月下来收入近2000元。在这个基地,还有许多像杨凤珍、田养民一样的贫困群众正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占地1600亩的柿子种植示范基地,目前由富平县柿子红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孵化成立的大福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柿子红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指导农户创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当地已基本成熟,为农户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针对渭南市产业发展的特点,渭南市人社局在农业种植、文化旅游、科技信息等领域,大力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渭南市人社局加大创业贷款支持力度,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将开展个体经营的贷款最高额度统一调整为10万元;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象范围,依托创业孵化基地申请创业贷款的群众,取消其户籍限制。目前,渭南市共有创业孵化基地78家,入驻创业实体114个,吸纳劳动力就业5.2万人。 

  以培训指导促进就业 

  “树大了就有粗皮现象,要趁现在把老皮刮掉。”9月14日,在富平县淡村镇盘龙村的田地里,县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党立胜正生动地讲解花椒树的修剪方法,并站在一株花椒树前向村民进行示范操作。60多名村民围在旁边,全神贯注地听讲解,生怕漏掉任何信息点,有的村民甚至带着纸笔记录。其间,还有不少村民现场提出疑问,都一一得到了解答。“老师讲得很生动、很细致,我们都能听得懂。”村民王爱玲说,“以前都是用土办法修剪的,今天跟着老师学习了更科学的修剪方法,我回家就试试。” 

  今年以来,渭南市人社局以种植、养殖等实用技能作为培训重点,通过“集中+分散”和“田间+夜间”的方式,把培训课堂设在扶贫基地、办在社区工厂、开到田间地头,不断增强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渭南市创新出台了新一轮就业扶贫培训政策,放宽了培训定点机构准入条件,允许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精简培训课时,将培训时长缩短到最少3天;为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提供交通、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一天50元。”市人社局副局长董建明介绍,“我们鼓励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1月至8月,渭南市共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284期,兑付补贴资金757.02万元。 

  通过扶贫基地帮助就业 

  “娃娃们随便看,这里玩具多得很。”9月14日下午,白水县杜康镇和家卓村和园景区内,王峰正在摊位上接待顾客。王峰今年45岁,腿部有残疾,家里10多亩地全靠妻子一人照料,一年下来全家收入只有不到2万元。王峰的大女儿正在念大学,二儿子正在上高中,孩子的学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费令王峰感到经济压力很大。 

  4月29日,和园景区正式运营,管理员为王峰安排了一个摊位,他便在此摆放了儿童娱乐设施。“这儿离我家特别近,每天我自己推着轮椅就能过来。”王峰说,“周边有很多游客来玩,孩子们都喜欢到我这里玩。我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里添补生活费了。”王峰算了算,从5月至8月,他平均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作为白水县就业扶贫基地,杜康镇和家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大棚产业已吸纳贫困劳动力40余人;和园景区运营以后,带动群众就业1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7人。 

  就业扶贫基地不仅给贫困劳动力带来了就业岗位,还增强了贫困劳动力的致富信心。今年34岁的贫困群众潘志强以前一直在城里打零工。和园景区运营前,和家卓村第一书记宋倩苗便上门说服他的家人把他从县城叫回来,承诺向他提供免费的店面。潘志强就此办起了自己的饺子馆。“刚开始不敢自己干,害怕失败。村干部每天上门鼓励我,帮我打理饺子馆。现在我一天至少有200多元的收入,旺季时一天收入近1000元。”潘志强说,“我的饺子馆现在已经进入正轨了。我又在县城给妻子开了一家炸鸡店,生意也不错。” 

  渭南市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全市就业扶贫基地发展,如今,就业扶贫基地已成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1月至8月,渭南市新增就业扶贫基地24家。 

  记者了解到,渭南市人社系统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就业精准扶贫的模式和方法,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扶贫格局,为更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本报记者 王婕妤 通讯员 独萍 孙文超 )

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