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经济”让陕西更开放
三秦都市报  2018-10-22 09:01:58

“三个经济”让陕西更开放

  自贸试验区挂牌,陕西迈上对外开放的快车道

“三个经济”让陕西更开放

  西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三个经济”让陕西更开放

  陕西公路网建设发展迅速

  40年发展历程,陕西经济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总量实现了“追赶超越”,综合实力持续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社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非公经济迅速崛起占据“半壁江山”

  “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40年前,这首曾广为流传的民谣至今让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东岭村居民记忆犹新,东岭村以前是陈仓镇联盟村一个村民小组,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后,小打小闹的村办企业日益红火,黑白铁皮加工铺就是其中的一家,生产水桶、烟囱、簸箕等。经过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历程,昔日的一个村办集体企业壮大发展成为中国500强企业、陕西省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也让东岭村村民提前步入小康。2017年,东岭集团的年收入突破1300亿元,成为陕西省首个年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民营企业。

  这仅仅是见证我省民营企业在40年的砥砺发展中的一个典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经济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压舱石”。199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26.7%,2011年超过50%,2017年已达54.1%,比1997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非公经济比重达59.1%,比第一、二产业分别高32.7和4.8个百分点。显而易见,非公经济迅速崛起,占据半壁江山。

  人均GDP快速提升

  40年发展历程,陕西经济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经济总量迈上两万亿新台阶,人均GDP快速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从一个经济落后、总量偏低的小农经济省份一跃成为西部强省。

  今年52岁的王丽英家住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在她的记忆里,学生时代村里的巷道逢雨天泥泞不堪,全村人吃水靠一口水井挑水吃。“那时候水井在村外,下雨天泥巴路深一脚浅一脚不好走,挑水非常困难,没有硬劳力的家庭只能靠屋檐下的雨水凑合,衣服脏了实在没办法就在村里的涝池洗,后来很多村民农闲时节走出去搞基建,不到两年时间村里就冒出了几个万元户,黑白电视、楼房、摩托、传呼机、手机等就在村里迅速兴起了。”王丽英说,勤劳是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很多村民家庭很快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一条笔直的镐京大道穿村而过,王丽英家的三层楼房里,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不敢想象当时的窘境,想吃零食都没钱买,也不敢给大人提要求。”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王丽英所在村子也将面临拆迁,憧憬着住进高楼大厦,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组数据验证了王丽英40年来的生活变迁。1978年,陕西人均GDP不足300元,到1988年跃上千元台阶,2001年迈过5000元大关,2005年冲上万元新台阶,2009、2011、2013、2016年分别跨越2万、3万、4万、5万元大关,2017年达57266元,相当于全国的水平由1978年的75.6%提升到2017年的96%,提高20.4个百分点。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04年陕西人均GDP跨上1000美元台阶,2007年迈过2000美元台阶,自2009年突破3000美元后,连续3年每年跨越一个1千美元台阶,2017年突破8000美元,达8482美元。

  推进对外开放贸易伙伴遍布世界

  在很多老西安人的记忆里,西安金花饭店在东郊是一个标志性建筑,因为这是1983年建造的第一家外商合营企业,实现了陕西外商投资零的突破。“那时候要是说自己在金花饭店上班,心里别提有多自豪,我包饺子的手艺、西式面点的制作等就是当时在金花饭店跟师傅学的,到现在亲朋好友都为我点赞。”56岁的西安市民吴彩玲在介绍她年轻时的从业经历时说。

  改革开放为利用外资的实践铺设了康庄大道,40年间,陕西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广度和深度均得到提升。通过大胆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使陕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克服薄弱环节,解放和发展劳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陕西以愈加优化的外资环境,始终保持利用外资活力,签订合同项目数203个,合同外资100.29亿美元,实际外资58.94亿美元,与1983年陕西刚有外商投资相比,项目个数增加了两个数量级。

  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陕西顺应时代之势,以开放的姿态,发挥本省优势,外贸进出口实现从1978年的0.12亿美元到2017年的2719.65亿元人民币的跨越式增长。

  2011年西安综合保税区设立,陕西建立中国首个内陆港。2013年,“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这条班列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条“黄金通道”。2017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这一项项举措都将陕西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快车道,对外贸易活力持久。

  40年来,陕西对外贸易发展的每一段历程,见证了陕西外贸进出口从无到有,逐步壮大。1978年至2017年,陕西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2528.35亿美元,其中,出口累计1414.69亿美元,进口累计1113.66亿美元。

  40年陕西对外开放之路,硕果累累,出口产品更加丰富,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伙伴遍布世界。

  “三个经济”打开发展新大门

  秋高气爽,在西安打工的王鹏开车返回蒲城县桥陵镇老家,父亲王开远正在地头将刚刚摘下的酥梨装箱打包,就等着儿子回家后帮他将一箱箱酥梨发往青海、浙江等客户,这些客户是通过电商平台下的订单。以前,王开远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更不知道啥是微信。在儿子的影响带动下,72岁的他成了新型生意人,网上销售渠道的畅通让他干劲十足。“现摘现发,新鲜直达,还能卖好价钱。”王开远乐滋滋地说,尽管家里只种了三亩地酥梨,但是今年已经销售了一半多。

  城乡发展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三秦儿女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初步发挥,陕西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发展较快,形成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网店和商业综合体成为消费的新商业模式。数据显示,2014年之前,陕西无店铺零售以邮购和电视、电话零售为主,网络零售呈现小、散、弱的发展状态,2014年随着京东等大型网上零售商在陕西落户,使陕西互联网零售开始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

  陕西自古以来的区位和枢纽优势,使“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不断升级。植根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这把金钥匙打开发展新大门,并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在“一带一路”上绽放新的光芒。

  经济总量跨越新台阶

  40年来,全省追赶超越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持续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发生可喜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社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全省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陕西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奋斗诗篇。

  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经济发展首先实现了量的跨越。经济总量跨越新台阶。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表明,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仅为81.07亿元,到199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于2001年、2004年、2006年、2007年分别跨越两千亿、三千亿、四千亿、五千亿关口,之后以年均增加1500亿元以上的水平快速发展,2010年实现历史性突破,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到2017年迈上两万亿大关,达到21898.81亿元,是1978年的270倍;在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9位提升至第15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3位提升至第2位。

  1978—1994年,陕西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增速较为平稳;1995—2013年,发展驶入快车道,除2001年外,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来,陕西与全国一样进入增速换挡期,由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换挡为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2017年增长8%,居全国第9位,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仍保持高于全国的较快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10.7%,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文/记者 张维图/ 记者 代泽均)

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