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宋佳):近期,陕西省教育厅组织中省主流媒体采访团深入陕西省八所高校,就教育扶贫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事迹,优秀做法进行报道。
长安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郭万江介绍扶贫工作(供图 陕西省教育厅)
长安大学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完善了扶贫领导机构,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学校扶贫领导小组组长。截至2018年9月底,校党委书记、校长及相关校领导9人次,部门领导55人次先后到商洛市商南县调研考察扶贫工作,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慰问贫困户,提出帮扶措施,落实帮扶工作。
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发挥学校优势
2018年,长安大学驻村帮扶被调整到商洛市商南县青山镇花园村,学校选派汽车学院辅导员芦楷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青山镇花园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7个村民小组,其中贫困户176户、562人。驻村帮扶以来,长安大学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学科特色为背景,践行“两山理论”,选派专家团队,以青山镇文碧峰、丹江河、邵雍书院等人文自然景观为背景,编制修订青山镇镇域旅游规划,开发乡村驿站式休闲旅游项目,将当地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脱贫致富和保护生态之间的协调统一。学校同时还投入资金25万元,捐建文化广场、便民桥等基础设施,改善花园村民生条件,并捐助计算机20台、打印机1台,建设“花园e家”农民培训基地,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创新产业帮扶模式,构建全员参与扶贫大格局
长安大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从本级留存的补缴党费中列支150万元资金,作为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商南产业扶贫项目发展。专项资金由商南县扶贫局负责具体管理和组织项目实施,在商南县脱贫攻坚十大龙头企业中选择一家具有实力且能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企业进行合作,采取股息分红、就业务工等方式,提升脱贫能生动力。根据计划,商南县扶贫局在全县贫困村中选择75个无产业、无劳动的贫困户,将15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入企股金,年终分红不低于5%,同时对有意愿到企业就业的贫困户采取优先安排的原则,按月发放工资,拓宽贫困生的增收渠道。
另外,企业在年终拿出20万元对贫困户实现以奖代补的形式转移支付长安大学专项扶贫资金,以高于市场价3%~5%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同时免费向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等,确保企业所需农产品保质保量供应。在项目实施中,建立项目资金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做好扶贫帮扶台账,切实保障党建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达到扶贫帮扶效果。
学校进一步深化“党建+产业”扶贫模式,利用学校党费扶贫资金,协同商南县脱贫攻坚龙头企业神州实业有限公司,按照“融入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采取“高校+政府+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规划建设标准化猕猴桃基地800亩。目前已建立店子沟猕猴桃基地500亩,吸纳贫困户25户,带动贫困户达126户。基地建成后预计年收入500万元,可带动160户贫困户612人通过土地流转、生产种植、基地务工和运输销售等方式脱贫致富。
建立稳定消费市场,拉动产业特色发展
消费扶贫在产业扶贫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链条。2017年以来,长安大学立足商南县情,聚焦产业扶贫,实施精准帮扶,积极探索构建高校、政府、公司、农户多方合作共赢的消费扶贫新模式,架起定点帮扶的发展之桥,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校园,以校园消费建立起稳定的销售市场,助推商南县提升产业特色,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将扶贫思路、举措和效果“精准”落地,帮助商南贫困户形成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外生扶持向内生致富的转变,从而形成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彻底拔掉穷根子。
拓渠道架桥梁,搭建消费平台
长安大学教职工服务超市的商南县农特产品专柜(供图 长安大学)
结合调研和校园消费实际,长安大学搭建了三个消费扶贫平台。一是建立教职工福利消费平台。学校采购当地生产的特色农特产品用于发放职工实物福利。2018年端午节学校工会采购了近200万元的商南农特产,帮扶带动贫困户121户484人。二是建立教职工生活消费平台。在校内教职工服务超市开设商南县农特产品专柜,集中展示销售商南县贫困户生产的农特产品,作为长期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展销农产品的窗口。三是建立校园餐饮消费平台,推进食堂物资采购签约、引进地方特色餐饮窗口等工作 。
强化科技扶贫,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长安大学结合商南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学科优势,大幅减免设计费做好“商南县青山镇花园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规划以文化与旅游融合、农业与旅游融合为突破,形成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打造花园村生态养生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在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工程技术优势,做好“商南县物流业发展规划”。同时,长安大学工程设计院在商南县交通局设立工程技术服务专家工作站,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道路规划、移民搬迁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提供工程技术咨询决策服务,进一步发挥工程技术优势,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长期以来,长安大学坚持通过组建以“研究生支教团”为先锋、“教授励志报告团”和“附中名师助教团”为牵引的教育扶贫工作梯队,依托第一课堂讲台、第二课堂舞台、精准扶贫平台“三台联动”模式,开展“启智、扶志、弘德”系列教育扶贫工作。
长安大学积极建好精准扶贫平台,倾力帮扶山区贫困学子,悉心走访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山区学子。学校研究生支教团积极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悉心走访留守儿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谈心谈话、学业辅导、为留守儿童献温暖、点亮微心愿等工作,助力脱除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的贫,积极丰富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智,努力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屈秦州、王子健在走访过程中得知一学生身患极重再生障碍性贫血后,联系爱心人士募集善款1万余元垫付了前期医疗费用;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王文威、徐毅豪积极响应团省委“青春扶贫行动”号召,深入留守儿童家中走访调研。他们看望、慰问了商南县试马镇街道胡鑫浩和杨浩两名留守儿童,胡鑫浩和杨浩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家里只有一间房,用帘子隔成厨房和卧室两部分。支教团现场为孩子辅导起了功课,并鼓励他们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立志成人。长期以来,支教团成员悉心走访留守儿童,累计家访423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36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