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滨江湿地公园。本报通讯员王文丽摄
资料图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入秋之后,汉中汉江湿地公园盛开的芦苇花,随风摇曳,白的如浪花翻滚,粉的似轻纱拂面。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到此观赏芦苇的市民和游客,每天都在四五万人以上。
绿色,是汉中恒久的底色;生态,是汉中不变的优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汉中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名市。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定位为契机,汉中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的陕西最美城市。10月1日至7日,全市共计接待游客539.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和31.7%。
“建设陕西最美城市,就是要保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坚持树立‘五大城市’形象,高水平建设好中心城区和重点县镇、精美乡村,彰显汉中大水大绿大汉魅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市,让汉中更加精致精美、生态宜居。”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筑牢生态屏障,追赶超越步伐提速
当获知《留坝县张良庙—紫柏山旅游景区5A提升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的消息时,张良庙—紫柏山旅游景区管委会主任刘亮的眼睛湿润了。
“近年来,为保护紫柏山的原始风貌,景区一切建设都服从自然生态保护。我们否决了投资1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否决了投资1亿元的环线小火车项目,否决了在紫柏山山顶修建紫柏宫和巨型张良像标志性建筑的建议。”刘亮感慨地说,“景区5A提升规划顺利通过评审,是对我们作出这种抉择的充分肯定。”
紫柏山的保护,只是汉中市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巩固绿色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在打造陕西最美城市的过程中,汉中市意识到,生态环境是汉中最宝贵的资源,要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战略,强化“不要污染的GDP”发展导向,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持续铁腕治污降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为此,2016年以来,汉中市先后否决了佛坪县石墨选矿厂、留坝县石英砂采选等一批开发建设项目,取缔了19户皂素企业,从生产源头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护绿水青山,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汉中市制定出台《汉中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调研起草《汉中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组建生态修复公司,扎实开展秦岭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清零”、汉江生态环境保护“清澈”、土壤污染防治“清查”和“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四大行动。统计显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累计实施减排项目222个,关停淘汰工艺落后企业或生产线126个,拆改燃煤锅炉960台;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累计完成造林153.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43平方公里。
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如今,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循环发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致富增收的关键点,已深入每一个汉中人的心里。
擦亮“绿色”名片,经济结构日趋优化
保护不是终极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把汉中的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近年来,在打造陕西最美城市的过程中,汉中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谋划了无人机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造基地、石墨烯产业园等一批新动能项目,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如今,汉中市走出了一条重生态环保、重高附加值的生态产业化路子,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赢。
在产业发展上,汉中市加速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文化旅游、新兴产业、新能源六大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区域协调上,汉中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中心城区美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五个十大”重点工程,推进县域经济错位发展、整体联动,提升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
在壮大绿色循环经济上,汉中市着力发展生态利用、循环高效、低碳清洁、环境治理“四型”绿色产业,打造四大循环发展体系。同时,汉中市全面实施“33448”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战略。
目前,汉中共有工业集中区21个,规划总面积115.25平方公里。2017年,位于汉中的21个省级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规上企业达242家。与此同时,汉中循环经济园区聚集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铺镇工业园区成功获批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规模扩大到37个。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汉中全市累计实施循环经济项目566个,省上安排专项资金14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额524亿元,有效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汉中市实现生产总值643.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省1.2个百分点……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绩,是肯定也是激励。站在生态立市的高度上,汉中盘活绿色存量、释放经济增量的目标始终坚定,步履铿锵有力。
坚持民生优先,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一栋栋新建的安居房美轮美奂,一盏盏新装的路灯美观别致,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人们惬意地下棋、健身、跳广场舞……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让居住在天汉大地上的汉中人越来越安逸、越来越幸福。
为塑造具有“两汉三国”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在打造陕西最美城市的过程中,汉中市始终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注重城市品牌的打造与推广,注重提高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更好地体现汉中城市形象的精神和灵魂,满足城市长期发展的本质需求。
“提升民生共建共享水平,一要统筹城乡发展,二要健全完善社保体系,三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汉中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汉中市市长方红卫如是说。为此,今年以来,汉中市坚持产城人融合理念,全力推进中心城区美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五个十大”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城市绿化、环境整治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统筹推进县城和省市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特色小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秋日暖阳下,记者漫步在城固县莲花池村新铺的柏油路上,整洁的街道两旁,新整修的农户房屋精致典雅,新修的花坛中树木绿意盎然,令人耳目一新。文化广场上,新安装了健身器材,一些村民正在进行健身活动,人们悠闲地漫步在观景道、廊桥上,一派宁静祥和的现代乡村气息。
依据《市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空间战略要求,汉中市按照“盆地聚集、中心做大、两翼伸展、沿江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全面协调发展。近年来,为加快农村融入同城化发展步伐,汉中市坚持把保障性住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美丽乡村四个层面建设,全市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
优良的生态系统,优美的生活环境,新型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陕西最美城市汉中正在张开双臂,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记者 康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