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见闻 移民村的变迁
陕西日报  2018-10-26 15:07:25

乡村见闻 移民村的变迁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大荔县赵渡镇严通村(10月10日摄)。本报记者肖晓良摄

  金秋十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刚刚落幕,大荔县40万亩冬枣获得大丰收,销路好,卖得快,枣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家家数着“票子”。国庆收假第3天,记者来到这个黄河滩地、毗邻沿黄公路的赵渡镇严通村采访。通过走访,记者感到,严通村这个移民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荔县赵渡镇严通村是个移民村。1985年按照国家政策,对移民在大荔黄河滩、渭河滩的群众进行重新安置。严通村正是在那时由来自几个县的返库移民在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移民新村。起初返回的移民,主要靠种植棉花、花生、西瓜为生,但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库区移民生活困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严通村曾经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10月10日,村民曾成印向记者介绍,1987年从合阳返回严通村,他至今记得当年村子的穷样子。那时,村民穷得住草房、蹚泥路,“吃饭没灶、吃水弄坑”。村委会主任李耀县在严通村已生活30年,他是严通村变迁的亲历者。他介绍,这个有380户1780人的村子已今非昔比。如今有宽阔美丽的大广场,还有水面清净的严通湖、门楼高大的农家庭院、整洁干净的村巷道……严通村已成为大荔县美丽库区建设示范点、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移民村的改变,是从2002年开始的。

  这一年,王海军被全村32名党员一致推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全村党员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他从重新理顺土地承包关系开始,村里推动的每一项工作,他都要求党员先行,带动群众。

  这些年,为了改变严通村的落后面貌,村两委会制定了多项“议事”制度,先后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对全村需要更新的3000余棵树木进行公开招标拍卖,将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全村两条主巷道、17条支巷道进行水泥硬化;对全村2公里电网进行改造,安装节能路灯64盏;栽植花木3万株;投资修建了20吨供水塔和120吨蓄水池;将自来水管道通到了家家户户,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吃苦咸水的历史。同时,严通村党支部积极争取移民扶持资金,整修衬砌渠道2.6公里;维修学校教学楼,兴建幼儿园;改建村两委会办公场所。2008年初,他们又在村中心修建了90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广场,并对广场以北11户农家门面统一改建,彻底结束了村里脏、乱、差的历史。今年71岁的张玉芝告诉记者,村里管理越来越规范。他在村里为大家张罗红白喜事。为了减轻人情负担,村上成立了“两改议事会”(红白理事会),要求乡邻之间人情往来控制在50元以内,请客桌席必须在280元以内,而且只准请内亲,“过客”随礼不管饭。

  目前,严通村将发展定位为“沿黄旅游服务,农业体验观光”。“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来村上的车流量和游客都会增加,我们村的冬枣又特别好吃、走俏,群众的腰包真正鼓起来了!今年我们还将全村17条巷道按照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进行命名,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素养。”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军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围绕“支部+美丽乡村+产业”思路,依托黄河湿地独特地理优势,制定了《严通村冬枣产业发展规划》,召开了“确保冬枣品质,提升美丽乡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党员带头整合零散地块,发展绿色无公害冬枣2600多亩,叫响了严通村“无公害冬枣”品牌,使之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引擎”。

  今年8月,严通村党支部换届改选,王海军再次全票当选,至今他当书记已经16个年头了。王海军个子挺拔,言语不多,也缺少豪言壮语,但骨子里却拼劲十足。他表示,现在村民喝的是矿泉水,天然气已接到家门口,年底就能开通。未来他们想搭乘沿黄观光路的区位优势,开办家庭旅馆;还谋划着在村里建两个大冷库,以延长冬枣的销售期,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王海军兴奋地告诉记者,2007年村里人均收入不到600元,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1.28万元,今年过2万元不成问题。

  “国家富强是我梦,和谐生活幸福路。公正法治是保障,爱岗敬业乐奉献……”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严通村的老党员改写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在舞台、在广场、在街巷被人们广泛传唱。(记者 小丽)

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