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合阳石子馍:历史悠久 香酥薄脆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12-19 12:23:01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19 石子镆1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19 石子镆2

  “石子馍” 是合阳县的美味食品,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先民们发现火以后,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但那时还不可能有锅,用火炙食还只能靠石具,这大概就是最初的石子饮食。后来周原的公刘“教民稼穑”,有了庄稼便有了粮食,先民们把黍米放在烧红的石头上,使它变熟。这种食物叫“燔黍”,应该看做是现在“石子馍”的前身。到了唐代,“石子馍”已经和今天一模一样了,渭南、同州一带还把它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叫“石鏊饼”。

  要做“石子馍”,先得准备小石子。过去都是从沟渠里的沙堆拣取黄豆粒大的沙子,所以群众习惯叫“沙子馍”,又叫“薄脆”。沙子拣回来,洗净晾干备用。一般得准备三四十斤沙子。做“石子馍” 要用凹底鏊和锅铲(人们叫“翻鏊匙”),鏊下面还要糊上泥巴,以防火大烧穿。做“石子馍”的面是发面,还要揉进盐、茴香、芝麻、调和面,有的还倒些清油,然后擀薄上鏊。擀好的薄面饼放进鏊里,用烧得滚烫的石子盖严。刚烤熟时是软的,放凉后就变硬了。

  “石子馍”茴香出头,健脾暖胃,增进食欲。吃时酥脆,在嘴里嚼碎了才能下咽,有利消化,夏天不易发霉,易于保存。所以 “石子馍” 便成为合阳农村答谢亲友的礼物。同样也是老人和孩子理想的食品,有些人出远门,也要带上些“石子馍”在路上食用。(来源 渭南市委宣传部 )

编辑: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