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12-21 10:35:41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宋佳):经历了2次手术,7次化疗,65次放疗,伴随的是脱发、呕吐、嗜睡、视神经损害、脑水肿、胃疼、食道灼烧、呼吸困难……尽管如此,癌细胞仍旧不断扩散。预感生命短暂,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10年教龄的中共青年党员、大学女教师高煜,在被癌细胞折磨的2年零9个月里,不断书写着对生命的热爱和英语教学的热情,希望以出售文字作品所得贡献社会。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西安财经大学青年教师高煜(图片由张晨提供)

    2018年8月19日,本该雨季的云南丽江难得的晴空万里,玉龙县最西北端的塔城乡陇巴完小在这一天收到一笔20万元的捐助——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教学楼终于得以推倒重建,高煜正是这20万元善款的捐赠人。 

  遗憾的是,高煜却不能亲眼看到这所希望小学的诞生。 

  2018年7月18日晚上11点左右,已经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15次住院治疗的高煜陷入深度昏迷状态。胸外按压、体外除颤、吸氧……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抢救之后,35岁的高煜还是被癌细胞吞噬。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西安财经大学青年教师高煜生前在丽江(图片由马琳提供)

  2017年11月23日,高煜被查出脑部、肺部转移瘤时在日记中写到:“当下人类医学对癌症的治疗很无奈,无数个鲜活的生命都因征服不了癌细胞而被无辜地吞食。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也面临这样的无奈,恳请妈妈支持我捐献器官角膜帮助需要的人,如果器官被癌细胞侵害,一定帮我捐献角膜给需要的人,我还能继续看这美好的世界。”

  互动教学独树一帜

  做英语学习中的引路人

  在中国几千所高等学校中有不计其数的英语老师,西安财经大学的高煜只是其中普通一员,而她在学生心中的沉沉分量却并不普通。

  一件大嘴猴卫衣,一头利落的短发,皮肤干净白亮——站在讲台后准备课件的高煜更像学生,充满年轻活力。作为老师,她颇具亲和力,一口纯正的英式英语让她更具一种老师特有的魅力。而在年轻活力、亲和力、魅力的背后,高煜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教学思维,以及对学生的细致呵护。

  高煜通常会让学生们在第一节课上做自我介绍,终了,她几乎能记住班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西安财经大学2009级学生田雯对高煜的细心感受颇深。

  2009年,高煜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硕士毕业回到家乡陕西,成为西安财经大学的一名英语老师,田雯也在这一年的秋季走进西安财经大学校园。

  每次英语课,田雯都坐在第一排,但是从来不会主动开口。高煜看出了田雯那被局促包裹着的英语学习热情,总是假装不经意地邀请她回答问题。“这对我的鼓励非常大,我渐渐敢说英语了。后来有一次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我的同学们都惊喜的发现我的英语口语有了质的提升。”田雯回忆道。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2017年6月,高煜(前排右三)如约回到校园与2013级毕业生合影留念(图片由张晨提供)

  高煜的另一位学生,西安财经大学2011级的南帅说:“传道授业解惑是需要功力的,高煜老师会摸索如何深入浅出,同时还能做到言语幽默。”南帅回想大学时光,宿舍里最不喜欢英语的人也会在期末的教师评价中给老师高煜打高分。他说:“大家对高老师评分普遍很高,她也引以为豪,会在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和我们分享她的喜悦。我觉得这些高分都是她应得的。”

  学生们对高煜的高评价来源于她良好的英语教学基础。她所就读的南安普顿大学在英国语言学排名中位居前列,而她的研究方向正是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口语及听力学习的联系与互补。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西安财经大学青年教师高煜(右)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硕士毕业(图片由张晨提供)

  工作之后,高煜把关于英语教学的丰富理论和针对中国高校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所做的揣摩研究相结合,以英国当地文化为引导,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和渴望。讲授中,高煜注重互动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

  高煜在英语教学中付出的心血和热情是有目共睹的。科研方面,2009年——2012年在国际标准刊号《价值工程》等核心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6篇;2010年8月——2011年8月,参与完成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法研究》;教学方面,2011年6月参加西安财经大学首届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评比获“优秀奖”;2014年7月,代表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参加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外语及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获三等奖。最难得的是,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中,高煜次次都是优秀。

  良师益友传递乐观

  做人生抉择中的领航人

  如果仅仅凭借教学成绩,高煜在学生心中充其量只是一位优秀教师,不会被学生唤作“亲爱的Yolanda”。她是“良师”,亦是“益友”。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学生为恩师高煜设计的漫画形象(图片由张晨提供)

  每次在公交车上遇到高煜,田雯都会和她聊一路。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毕业之后何去何从,田雯总会从高煜那里获得启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般,我犹豫要不要考研。高煜老师鼓励我,只要想做就去努力付诸实践,一定会有结果。她几乎是唯一支持我考研的人,后来我真的考上了,还和她一样成为西安财经大学的一名老师。”田雯说道。

  生病后,高煜依然在微博中鼓励学生:“生命的奇迹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更需要坚定的信念!我想和我的学生说,我们在人生成长的旅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别忘记四个字:勇气、坚持!”

  原本,高煜的人生可以在老师的职位上继续散发光芒,她会成为更多学生的“小卷老师”(生前学生对高煜的“爱称”),把乐观、积极、拼搏的人生态度传递给更多的人。但是,似乎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短暂,高煜也未能幸免于命运的安排。

  抗癌道路荆棘满布

  笑容依旧灿烂温暖

  2015年10月8日,高煜为2015级新生上了第一节英语课,这也是她最后一次给学生上课。

  虽然只有短短一节课的接触,但是直到今天,熊璐荔都记得这位穿着休闲的英语老师。“她和我想象中的大学老师不太一样,没有距离感,很快就能调动起课堂气氛。”熊璐荔回忆。然而,当时她对高煜的病情却毫无察觉,几个月前就已发现肿块的高煜在课堂上一如既往地阳光、开朗。

  早在2015年的端午节,高煜就因疼痛到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医生观察到她左乳上的肿块后建议住院检查。心系讲台的高煜拒绝了住院,而这一拖就是几个月。直到2015年10月9日,在妈妈马琳的再三催促之下,高煜不得不放下她挚爱的学生,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检查。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西安财经大学青年教师高煜在治疗中(图片由张晨提供)

  10月11日,高煜被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青年歌手姚贝娜也是因患此病离世。这是一种预后极差的癌症类型,对于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都有很强的抵抗性,加之高煜的病情此时已经进入中晚期 ,情况并不乐观。

  接下来,等待着高煜的是化疗、手术、放疗……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些不过是短短几个词语,但对于高煜来说,每个词都是需要用脆弱生命去承载的巨大痛苦。

  33个月的治疗中,高煜共经历了2次手术,7次化疗,65次放疗,但还是无法阻止癌细胞向肺部、脑部和肝部转移。癌细胞和治疗的副作用带给高煜双重打击。

  脱发、呕吐、嗜睡、视神经损害、脑水肿、胃疼、食道灼烧、呼吸困难……在这些病痛中苦苦挣扎的高煜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总是反过来安慰道:“妈妈,我能好。”

  一次,妈妈马琳推开病房门的时候,看见高煜在掉眼泪,但看见妈妈后,马上微笑,尽管脸上还有泪珠。“那微笑,我知道是女儿给妈妈硬挤出来的,至今我想起来都很心疼心酸。我很后悔,当时就该抱住孩子让她在我怀里把疼痛和委屈都放声哭出来,告诉她——妈妈承受得起。”马琳流着泪哽咽地说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论多么难受,疼痛,女儿在她面前都会表现的很乐观。即使悄悄流泪,患病以后作为朝夕相依的妈妈也只见过两次。

  妈妈马琳曾在微信中写诗给女儿高煜:“吾儿抗癌千百日,手术放化几番轮,若无天使丹心志,怎奈病痛苦蹂躏,恳请天公降祥医,罢黜病魔肿瘤君。”

  高煜微信回复:“妈妈你写给我的诗,我看了许多许多遍,这就是我的力量。我是一个珍惜生命心怀希望的人,妈妈你给我加油,我也是你的主心骨,我带着你走出灾难,你看看我涅槃重生。”

  高煜希望自己展现出来的永远是精神饱满、阳光微笑的形象。她在微博中写道:“让我以弱者的姿态出现或表达负面情绪,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希望大家心中的我始终是灿烂和温暖的。”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西安财经大学英语教室课表上写满了同学们对老师高煜的思念(图片由张晨提供)

  2018年5月7日之前,高煜坚持每天在微博上报平安。养病旅行中的美食、感悟、运动心得、治疗情况、英语学习建议……她都以幽默轻松的语气诉说着患癌后的一切。

  高煜还不忘鼓励病友。脑部放疗的时候,高煜认识了一个16岁的脑癌患者梁佳伟。看到梁佳伟小小年纪对抗病魔非常吃力,高煜总会去梁佳伟的病房看他。不仅送他书本、营养品、衣物,还鼓励他勇敢治疗。

  梁佳伟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那段治疗时光暗无天日,而高煜则是照进黑暗的一束光。久而久之,梁佳伟总是期待着高煜的身影出现在病房门口。梁佳伟说:“我是农村的,家里很穷,没想到高煜姐姐还会对我那么好。她治疗背后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对我没有展现一点负面情绪,每次都是一张笑脸。”

  只有从日记中,才能看到高煜对病魔无奈的一面。她写道:“病魔和命运太不友好,我无法控制和预测生命的长度。当别人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时,我却越来越虚弱……”

  热爱生命心系教育

  播撒希望彰显价值

  癌症的一边是无穷无尽的病痛,另一边则是高煜永远向上的生命态度。主治医生、西安市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教授朱琨告知病情的时候,与妈妈马琳的崩溃相反,高煜表现得颇为平静,当时的朱琨以为她早有心理准备。在后来的接触中,朱琨才知道这种平静,更多是积极心态使然。

  在肿瘤外科,高煜被医护人员称为“坚强乐观的小姑娘”。朱琨回忆:“高煜每次出现在我面前都是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即使躺在病床上吸氧的时候,遇到查房的医护人员,她都坚持摘下氧气罩问好。”

  癌症让高煜更感生命短暂可贵,正如她在日记中所写:“生命的意义在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曾在一颗百年大树下许下诺言,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治疗期间,高煜完成了近20万字的半自传体文学作品《轻履者行远》,20多万字的图文游记《方寸间的美丽祖国》,还整理了部分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而成的《英语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表妹张晨陪伴高煜走过了整个治疗时光。张晨说,只要有时间、有精力,高煜就不停歇地在手机上打字,甚至在治疗间隔休养旅行中,她都会坚持每天晚上用文字记录行程和感悟。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治疗间隔中,高煜在家人的陪伴下休养旅行(图片由张晨提供)

  本着“给学生、给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人留下长久陪伴”的愿望,高煜抓紧一切时间写作。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因为患癌症已经让生命质量大打折扣,希望复活后能把这段经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留给后来人。雁过留痕,完整自己的生命,也贡献社会。我喜欢这样的格言‘生为飞蛾,若是不敢扑火,这宿命凭什么壮阔’。”

  写作让高煜对生命有着更高的要求。癌细胞脑转移后进行的全脑放射治疗会产生健忘、反应迟钝、语言障碍等副作用,她对主治医生朱琨教授说:“我知道全脑放射治疗能够控制病情,但是我还要写东西,还要工作,还要给学生上课,不能呆呆傻傻的。”

  听了这些话,朱琨不得不尊重高煜,在治疗方案上做了一些妥协,原定25次的全脑放射治疗最终完成了15次。

  即便如此,命运的“大手”依然紧紧扼着高煜的喉咙。2018年7月16日,高煜对妈妈马琳说:“我的书可能写不完了,只能辛苦妈妈帮我完成了。”

  高煜急于写作,除了希望在世间留下来过的痕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用卖书的钱建希望小学。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小理想最渴望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建一所希望小学,让那儿的孩子从小就有书读,让那儿的孩子知道书中的世界、知道外面的世界,让他(她)们在知识的环境中成长!”

  病床上,她经常对妈妈讲述自己的愿景:“如果书出版的时候我还在世,我就去签售,去鼓励那些病友。卖书所得不仅要建希望小学,还要在我的学校建立助学基金,资助那些贫困但是勤奋努力的优秀学生。

  短暂生命熠熠生辉

  人间大爱不断传递

  最终,高煜没能等到这一天。

  讣告只通知了小范围的亲友和同事,这符合高煜不希望给他人增添负面情绪的行事风格和人格精神。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传到了学生中间。

  7月19日,西安财经大学2013级学生颉雨婷无意中看到一条微信消息,正是那张讣告。在高煜的所有学生中,颉雨婷是她非常喜爱的一位班长。“我一下就懵了,半个月前我俩还在手机上聊天,太不真实了。”颉雨婷说道。

  7月20日,颉雨婷出现在高煜的追悼会上。从站在西安市殡仪馆苍梧厅门口看到电子屏幕里恩师的音容笑貌那刻起,颉雨婷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洁白的玫瑰花丛中,高煜遗体被盛开的牡丹鲜花覆盖,棺椁四周摆满了洁白的玫瑰鲜花花篮。

  “不凋零”的西安80后抗癌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一所小学的重建 一个生命的延续

  西安财经大学金融1305班给高煜的“爱心”照片(图片由张晨提供)

  “高煜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的好党员、好教师、好同志……”当西安财经大学2013级学生燕彩莉听到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奇民致悼词时泪如雨下。

  在遗体告别时,西安财经大学2013级学生张海波在恩师高煜的遗体前深深鞠躬。当天,他在微博中写道:“高煜老师,去见了您最后一面。就算是在最后时刻,您散发的依旧是令我敬仰的关于真善美、关于勇气、关于乐观的光芒。”

  追悼会举行之时,学校已经放暑假,讣告也只是在小范围内通知,但是参加高煜追悼会的师生、亲友达100多人,其中像颉雨婷、燕彩莉、张海波一样自发前来的学生就有30多人,他们怀念自己的恩师,更感动于恩师在抗癌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间大爱。

  正如高煜的同事陆曦所说:“中国有很多伟大的人,但是出现在我身边的,高煜是第一位。在与病魔的抗争中,不遗余力扩展生命宽度,想方设法为社会多做贡献。在死神面前,把捐献希望小学作为自己最渴望实现的小理想,这些事迹使我不得不感到震撼。”

  2018年9月10日是高煜离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学生们的祝福:“‘致亲爱的高煜老师,一位真正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无常人生中绽放自己光芒的人。’‘亲爱的高煜老师,您定是落入凡尘的天使,我们是有多么幸运,才能够认识这个美丽的天使。’‘榜样的力量,高老师您的精神我们将永远传承。’‘亲爱的高老师,相信人间一直会有一片桃李在思念着您。’……如往常一样涌进高煜的邮箱里、微博中。

  家乡宝鸡,前去看望高煜的学生从未间断,墓碑旁的花束有些已经干枯,有些还娇艳欲滴,正如高煜,肉体虽以长逝,精神却永不泯灭。

 “80后”海归大学女教师高煜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她对学生、讲台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崇高追求熠熠生辉,在教育事业的长河中亮起了一束微弱但长久的星辉。

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