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色画笔绘就美丽渭南新画卷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01-03 14:37:32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改革开放40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打好转型升级、铁腕治霾、综合治理、绿化秦东大地等组合拳,一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正在秦东大地渭南呈现。

  画笔划过厂区

  经济在绿色中腾飞

  地下资源丰富的渭南市曾为了发展经济,壮大工业,把资金投向焦煤、电力等能源和化工基础产业,在享受资源型工业带来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环境保护意识滞后、治理保护措施不强,渭南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出现了脱节,人民群众在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也深受环境恶化的困扰。

  要发展经济,也要“青山绿水”,转型升级成为渭南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改革开放40年来,渭南市一直在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平衡点。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渭南以去产能、调结构、搞创新为思路,让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并重,用“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发展绿色GDP。

  绿色画笔绘就美丽渭南新画卷

  渭南市高新区崇业路绿化带

  一方面,在“减法”上做文章,通过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排量阀门,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2013年至2017年年底,渭南市累计淘汰落后产能水泥118万吨、钢铁192万吨、铁合金4万吨、电解铝4万吨、地条钢65万吨,清理取缔96家“散乱污”企业;加大企业技改支持力度,实施了年产100万吨带钢生产线、陕焦扩能技改等项目,推动中联重科、北人印机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在“加法”上做文章,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引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型优势产业。2013年,渭南高新区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支持3D打印材料研发生产,经过4年多的发展,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已孵化和培育企业300余家,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随后,沃特玛、天臣、星美等新能源动力电池和陕西帝亚纯电动乘用车制造等企业先后入驻渭南,形成了集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物流、商贸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产业园区。卤阳湖航空产业、“中国酵素城”、黄土旱塬光伏应用等高新产业也相继在秦东大地渭南上拔地而起。

  画笔掠过河流

  清水如镜两岸青青

  渭河潺潺奔流了数千年,她曾是李白眼里的“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白居易眼里的“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综合治理措施落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随意排放,致使渭河水土流失,水质遭受污染,曾经生态环境优越的渭河变成了烂河滩,甚至泛滥的河水一度威胁着两岸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为了加快治理渭河流域水污染,修复生态,渭南市积极实施了渭河变清三年行动、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等一系列整治措施,通过淘汰关闭项目,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加强农业污染治理等手段,先后消灭了黑臭、劣V类水质。渭河水变清了,生态也渐渐恢复了。如今,渭河流域的水生鸟类明显增加,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的黑翅长脚鹬数量也越来越多。

  渭河综合治理项目,更是让两岸居民享受到了生态建设带来的更多幸福感。渭河综合治理项目西起渭南与临潼交界,东至潼关入黄口,涉及高新、经开、临渭等渭南七县(市、区),于2011年2月开工,2015年7月完成建设,共加高加宽渭河堤防168公里、南山支流堤防53公里,铺筑堤顶道路168公里,绿化堤顶158公里,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桥9座、防倒灌工程3处,完成滩区清障191平方公里,退耕还河还湿地两万亩,建成生态公园4处。如今,沿岸而建的公园四季花常开,两岸绿常在,游人闲庭信步,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凉渭河滩,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

  绿色画笔绘就美丽渭南新画卷

  渭南市富平湿地公园温泉河美景

 画笔拂过大地

  秦东披绿花果飘香

  改革开放40年来,渭南市不断加大植树造林规模和力度,积极打造园林城市。渭南市先后出台了《实施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绿色东大门的意见》《实施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意见》《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重点林业工作的指导方案和意见,成功打造了城镇村庄生态景观林、南北山地水源涵养林、南北塬区水土保持林、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林和大荔沙苑防风固沙林五大林区。

  绿色画笔绘就美丽渭南新画卷

  潼关三河口湿地公园

  2012年到2018年初,渭南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438.3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96.4万亩,渭南市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呈现出“县城周边千亩片林点缀,城区万亩森林环绕,台塬山地绿荫掩映,河流两岸绿水交融,交通沿线林带连绵”的良好生态景观效果。华阴、大荔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称号。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发展是关键。为此,渭南市坚持把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积极发展农林经济,打造森林旅游,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渭南市干杂果经济林面积达到271.4万亩,柿子种植面积位居陕西省第一,花椒面积占据了陕西省的半壁江山。2012年,临渭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富平柿子、白水苹果、大荔冬枣、韩城花椒等成为驰名中外的农产品品牌,建成9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处),10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和1处国家级沙漠公园,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据统计,2017年,渭南市林业产业产值达117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加86.34亿元,林业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渭南全市上下矢志不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步履坚实、铿锵前行,如今,生态文明之机遇前所未有,生态文明之势头越发强劲,生态文明之路必也将越走越宽。(供稿 文/图 渭南市委宣传部 编辑 李妍)

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