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触摸陕西“三个经济”发展的有力脉动——“改革开放陕西行新闻战线强四力”主题教育采访活动侧记
2018年12月23日至28日,来自中央和地方37家新闻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者和“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者代表等40余人来到陕西,参加“改革开放陕西行新闻战线强四力”主题教育采访活动。他们先后走进陕北的延安、关中的西安、陕南的汉中采访写作,用眼见实景、耳闻实录,讲好陕西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故事。
“经过数日的基层采访,我深感踏过泥土才能锻炼脚力,洞悉幽微才能增强眼力,把握本质才能锤炼脑力,满怀虔诚才能夯实笔力。”光明日报记者李晓深有感触地说。
“我感受到西安加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城市的雄心壮志”
2018年12月25日,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采访团走进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看到机器正忙碌装载着从国外运来的食用油。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原来从国外进口需要两个月时间,现在只要半个月,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运费。中欧班列(长安号)对我们企业的帮助真的很大。”
走进西安港中欧班列营运中心,采访团在这里了解到:2018年1月至11月,中欧班列(长安号)货运量为112.64万吨,是2017年全年的4.9倍;西安海关监管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货值16.3亿美元,是2017年全年的8.6倍。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从“卖全球”到“买全球”,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发展折射出陕西外贸发展的轨迹。
目前,由中欧班列(长安号)、陆海联运、空铁联运共同形成的立体物流大通道,正在加速商贸物流产业的聚集,西安作为西部物流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
12月26日上午,记者先后走进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和空港新城。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秦汉新城搭建起多个“一带一路”服务平台,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让产业强起来。秦汉新城建设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正在探索长效机制,促进国际人文交流。
“块头”不及一个手机,却能实现35种语言同声互译——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悦译智能翻译机,引起了采访团的关注。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翻译机已成为在陕举办的国际会议会展上的抢手货,为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等多场国际活动提供翻译服务。秦汉新城目前正在建设超过2000个座席的全球多语言呼叫中心。届时,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获得在线语言服务。
自成立以来,空港新城围绕丝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会展和文化创意中心、国际航空服务业和航空高端加工制造聚集中心、生态和农业小镇示范中心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企业总部、跨境电商等临空型产业,加速打造西安国际航空枢纽。
“通过这次采访,我感受到西安加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城市的雄心壮志。”经济日报记者崔国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听工作人员的介绍,可以触摸到陕西‘三个经济’发展的蓬勃脉动,更激励我在今后的报道中深度挖掘新闻,把各地鲜活经验和精气神表现出来;同时锻炼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力讴歌时代精神,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进秦岭亲身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领略秀美的秦岭自然风光,探访汉水源头保护措施,了解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经验,关注朱鹮保护现状……12月27日至28日,“改革开放陕西行新闻战线强四力”主题教育采访团走进汉中,亲身感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2月27日上午,伴着漫天飞舞的大雪,采访团一行来到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站在村委会院中远远望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行字在山林间格外显眼。行走于村中,一座座农耕观光体验园,一间间“田园观光+民俗”客栈,让采访团成员眼前一亮。
“我们以建设‘秦岭最美小镇’为目标,坚持‘田园风光、休闲生活、养老家园’发展思路,以旅促农、以农强旅,大力发展集休闲度假、亲子教育、农事体验、养老养生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火烧店镇党委书记郭绵介绍说,随着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各项建设陆续开展起来,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小工程纷至沓来,中西沟村的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真是没有白来!这里不仅有秀美的秦岭风光,还有许多美味的土特产。我会把这座‘秦岭最美小镇’推荐给更多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到这里旅游观光。”采访中,科技日报记者于紫月发出这样的感慨。
当天下午,采访团还来到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汉江源头第一城”的宁强县。在汉源镇大巴山深处的汉江源头,满山的雪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采访间隙,时不时有人驻足拍照留念,并分享到朋友圈。
“为保护水源地,当地政府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里的水质达到了几类标准?”在现场,中国环境报记者李玲玉对汉江水源地环保问题十分关注,并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据宁强县水利局纪检组组长杜景喜介绍说,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宁强县严格实施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工业限制等水资源保护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宁强县坚持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向大山要效益,确保当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掉队。该县不仅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食用菌、中蜂养殖等绿色生态农业,还建成了集茶叶生产、茶园观光和水土保持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12月28日,采访团来到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洋县。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年编辑记者们采访了朱鹮繁育保护及生态有机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了朱鹮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
“来到这里,我才了解到朱鹮保护工作的不易与艰辛。即便如此,38年来已经培育繁殖的种群数量已达2400余只,真是太不容易了!”在结束此次行程后,求是杂志编辑习腾飞表示,此次采访一路走来,让他收获颇丰,不同风格的新闻媒体、不同角度的新闻作品,让大家在互相对照、互相学习中得到提高,互相激励,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记者 屈荔鹏 李妮 见习记者 杨波)